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小王子,大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13-07-25 14:45:25  


 
延伸閱讀:英國王室添丁與王室的國家品牌化

  2013年07月25日07:24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和靜鈞 

  倫敦當地時間7月22日下午4時24分,英國王室又傳來添丁的消息,這是2010年12月29日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喜得曾孫女之後,王室又添一個第四代,劍橋公爵威廉和公爵夫人凱特的第一個小王子出世,他將是王位的第三順位繼承人,排在其爺爺查爾斯王儲和其父威廉王子之後。

  王室人丁興旺,舉國同歡,全世界都在注目這一“王室寶寶”的誕生。歷史上的英國王室曾因“人口危機”而改朝換代:伊麗莎白一世在位44年,單身不婚,不曾為英國生下一子一女,她的死葬送了都鐸王朝,而斯圖亞特王朝幾代君主因絕嗣而斷了香火,英國不得不從德國請一個新教徒來當國王,從此進入帶有濃厚的哈布斯堡王朝異質氣息的漢諾威王朝。今天香火正濃的溫莎王朝,再現了被稱為“歐洲祖母”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而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歷史上最鼎盛時代,所謂國與人口之“盛世興隆”。

  英國王位繼承,雖沒有日本王室“傳男不傳女”那麼死板,但“先男後女”的重男輕女已經招來批評,不過,繼承順位中確立的“先長子系,後次子系”,使有資格繼承王位的王室子孫呈眾多化,顯得王權根基濃厚。歐洲王室繼承權改革風潮已興,如當今瑞典新法規定,國王或女王的第一子女為王儲,不論男女。挪威王室改革稍慢一點,但從第三代起就按“男女平等”新規則來執行。一向傳統與保守的英國,很難預期王位繼承制度上有重大改革,但不影響英國王室的“取中”之道。

  英國及王室一直精於經營王室形象,這一努力在英國形成了一個共和派與保守派之間的平衡。代表新一代王室血液的威廉,謙虛、實幹,他的形象就是英國人自我認定的國民性格的投射,是構築“英國特質”的粘合劑。王室形象認同度越高,越有利於提升英國企業和英國國民的海外競爭力,也有利於鞏固英聯邦體系下的政治經濟秩序。

  德國媒體曾感嘆,同樣身著中世紀豪華制服的儀仗隊換崗儀式,沒有人願意來到德國總統府或荷蘭皇宮前觀看德國人或荷蘭人一絲不苟的表演,卻寧願千里迢迢跑到倫敦一睹“歐式王朝”列兵的幾個碎步!今天,只有英國溫莎王室才擁有昔日歐洲帝王朝代擁有過的“威儀”:從英聯邦構架上看,仍有為數不少的國家視英國女王為其國家元首,其中有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這種帶有深厚的“日不落”殖民統治時代遺風的影響力,是歐洲其他空有其名的王室所不能及的。反觀日本王室,則因“人口危機”和“男丁荒”,王室形象大損。這次英國“王室寶寶”盛情呈現,是英國向世界展示的一個無與倫比的形象公關。

  英國仍然有一股政治力量要求廢除君主制,實現英倫三島共和政治體制,但這個君主制反對黨的存在,恰恰又是君主制“與時俱進”的推動力量。作為王室參與國家政治機構的一個途徑,英國議會上院成為英國王室體系下的貴族政治家議會,行使著名義立法權和事實司法終審權。而隨著改革的推進,王室的影響力將逐漸退出議會,上院將轉身為實際立法機構,上院議員將不再是貴族和獲王室册封的名人聚會之所,其司法功能也將被剝離,一個新的英國最高法院機構最終取代上院的司法終審權,上院將會是一個由更多民選議員組成的立法機構。可以看出,英國王室之所以上升為國家第一品牌,不僅在於王室在國家政治進程中的參與度,更在於王室在海外政治和文化傳播進程中的正面形象。普天同慶“王室寶寶”,此等殊榮唯英國王室可享。

  (作者系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