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股市下跌意味安倍經濟學失敗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6-17 08:33:06  


 
  二:安倍經濟學“絕望論”?

  有觀點認為,安倍經濟學不僅無用,更是日本絕望的體現。但筆者倒認為,日本將通脹目標史無前例地提高至2%,是對以往過於保守貨幣政策的修正。如果日本通縮不除,日本經濟很可能又將繼續面臨失落的“第三十年”,反而更加絕望。

  實際上,僅就當前安倍經濟學第一支箭量化放鬆來講,有些美國第一輪量化放鬆的味道。當年受次貸危機影響,美國曾一度出現通縮局面,在此背景下,美國於2008年11月首次提出購買機構債和MBS購買,即第一輪QE。相對其後幾輪為刺激經濟增長而推出的量化放鬆而言,第一輪QE主要任務是抗通縮,還是情有可緣的。

  但與美國相比,日本以往對抗通縮一直都是淺嘗輒止。過去20年,每當稍有成效,通脹略見回升,政策便戛然而止,因此最終效果平平。如此看來,新政策對以往過於呆板政策的修正是值得肯定的,日本央行從不設通脹目標,到通脹目標定為1%,並繼續調高至2%,也是個重要事件,標誌著日本央行態度的轉變以及未來為抗通縮將作出更大的努力。

  三:安倍經濟學“引向災難論”

  對於安倍經濟學最悲觀的判斷便是這一政策無異於飲鴆止渴,因為積極的貨幣政策與13.1萬億日元的財政擴張會推高日本債務,鑒於日本是當前全球債務最高的國家,日本債務占GDP比重為240%,加大財政支出也會加大財政隱憂,如果後續政策未能跟進,債務擴張後,日本將最終走向災難。

  這確實是安倍經濟學最令人擔憂所在。而這也就意味著,日本是否能夠切實出台結構性改革政策,即安倍經濟學第三枝箭能否及如何發揮效用,最為重要。

  當然,近日公布的第三枝箭低於市場預期,引發擔憂。日本政府宣布啟動經濟改革方案,包括:建立經濟特區,吸引海外的技術、人力資源和資金;減少監管,徹底清除抑制企業活力的障礙;開放醫療和基建產業,允許在互聯網上銷售非處方藥;加快推進小型農場的整合,建立大型農場;全面放開零售電力市場,分拆配電和輸電業務,並計劃在未來10年內將公用設施投資增加50%,未來10年將公共、私人部門對公共設施投資增加至目前的3倍即12萬億日元等等措施。

  而對於一些有爭議的改革,尤其是勞動力市場改革的具體方案,第三枝箭並未提及。筆者認為,這或是安倍政權出於對7月參院選舉的考慮。真正的措施,要等到7月以後才能見分曉。因此,現在看來未來仍有很多政策的可能性,做出“災難”的判斷還為時尚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