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後裔 辦學深陷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3-05-08 12:01:59  


 
  育才僵局

  耐人尋味的是,罷課事件原本至少不會首先在育才中學爆發,就在育才中學事件發生前夕,外國語中學分校的部分教師也在醞釀罷課,草擬的傳單材料題目也是針對外國語學校董事會的“十問”,教師訴求同樣是趕走董事會與學校“退民返公”。所不同的是,策劃罷課行動的外國語學校分校老師到總部游說其他教師加入時,被校長田勝龍及時發現。

  外國語學校領導說,當時勸解老師要明白兩個道理:一,對董事會有意見可以提,但不能發洩到孩子身上,否則只有一個後果,家長們給孩子擇校時用腳投票,要知道歸根結底是家長養活我們的;二,不會因為罷課鬧事,民辦學校就變為公辦,改革不可能走回頭路;三,目前有渠道讓民辦學校的老師憑自身能力去公辦學校,他們不應該鬧事。

  對民辦學校而言,銜接董事會與教職工之間的校長角色至關重要,田勝龍認為,校長必須與董事會一條心,校長要懂教育、董事會要懂經營規劃,兩者結合,互相尊重。外國語學校的罷課策劃就此被校領導壓制住,“我們這裡沒鬧起來,他們(育才)那裡倒鬧起來了”

  針對部分教師散發的“育才十問”,榮智豐一直要求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市進駐育才中學的工作組給予一個明確的調查結論,因為這當中污蔑董事會“斂財、抽逃資金、幾個月不發教師工資”,甚至還污蔑“將學校資金用於榮氏祭祖”。榮智豐說,五年來她對育才中學苦心經營,從第一年學校虧本100萬元,到事發前結餘2000多萬元,完全兌現當初純公益的承諾,市工作組進駐學校半年來的賬目審計事實上否定了罷課組織者的所有指責,但審計結論卻遲遲未宣布。

  “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將臟水潑到了榮家。”榮智豐覺得感情很受傷,記者看到她提供的相關證據上,針對她本人以及榮家的言語不堪入目。

  然而無錫市工作組進駐育才中學半年來卻沒有給榮智豐一個明確的調查結論,相反,榮智豐以及董事會全體成員卻被“趕出”了學校。學校的三章——公章、財務專用章、法人代表私章被收繳,董事會對學校的合法權利被停止並剝奪了。

  無錫市學校管理中心在育才中學成立了排斥董事會及出資舉辦者的“管委會”,接管育才中學,並在無任何合法合同聘用手續前提下安排劉興璋為校長,一些帶頭罷課的教師被漲工資,國際英語特色班被取消,新加坡國際交流項目被否定,導致榮智豐陷入國際糾紛。而另一方面,這個“管委會”卻與校管中心簽訂了原本存有爭議的巨額校舍租賃合同。

  關於成立無錫育才中學臨時管理委員會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明確:育才中學是一所民辦中學,管委會要切實履行好學校董事會的各項職能,依照法律法規,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民辦學校運行機制,並幫助學校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穩定教育教學秩序,維護教師正當權益。要支持學校領導班子加強管理……努力把育才中學辦成全市一流的民辦學校。

  記者調查發現在接管育才中學後,校管中心抽調了江南、一女中等幾個名校的負責人前往支持育才中學的重整。表面看,學校秩序已恢復正常,但這種穩定其實很脆弱,因為教師最為關心的身份問題依然懸而未決。一些教師在接受採訪時噤若寒蟬,他們表示,董事會與校管中心兩邊都不敢得罪,“編制問題能否解決心裡沒底,但又怕董事會回校後秋後算賬。”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教師對本刊表示,期望董事會與政府妥善處理育才中學問題,真正維護教師的正當權益,讓教師安心教學。

  榮智豐認為,學校出了突發事件,說明管理上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校管中心暫時接管也是說得過去的。但問題是,對這份《通知》,負責處置育才中學事件的各個部門卻遭遇陽奉陰違,一方面學校內有人散布 “董事會不會再回來了”的言論,另一方面,榮智豐對本刊記者表示,地方高層讓人傳話給她,大意是,讓董事會出局是“民意”,榮家是有委屈,但榮家歷來大度,榮董你就高風亮節退出吧。

  “這與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馳,是假改革!”榮智豐不能接受,她透露,其他幾所民辦學校的董事長私下裡期望她要頂住壓力,因為大家感覺到一股針對民辦學校的“暗流”,一旦育才中學董事會被趕走,他們將“唇亡齒寒”。

  記者就榮智豐反映的問題向劉興璋求證,他回絕了採訪,要求記者去找無錫市校管中心副主任許敏。許敏對本刊解釋,校管中心只是臨時代管育才中學,而非“接管”,董事會也只是暫時被停止了管理權,目的是為了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劉興璋是校管中心請來的臨時校長,嚴格意義上應由董事會任命。至於育才中學的走向及與董事會如何協商,由市教育局負責。

  許敏坦言,教師對自身的身份問題有訴求,這在全國具有普遍性,暫時難以得到解決,他認為董事會在行使管理權時與教師可能沒有溝通好。

  記者就育才中學的問題進一步採訪無錫市教育局,副局長過丹表示:“事件正在處理過程中,只能講這麼多!”

  這起糾紛目前還在僵持階段,有一種聲音本該最值得重視,卻被一直淹沒在嘈雜中——育才中學多名學生家長接受採訪時難掩失望,甚至憤怒,他們認為學生的教育權首先應該得到糾紛各方的尊重。

  “孩子不能成為你們鬥爭的工具,更不能成為鬥爭的犧牲品。”有家長表示很擔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