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薛理泰:朝鮮核導彈不足以威脅美國

http://www.CRNTT.com   2013-03-31 09:25:43  


 
  朝鮮沒有具有突防能力的遠程轟炸機,要對美國發動核襲擊,必須借助遠程核導彈。問題在於朝鮮根本沒有能用於實戰的遠程導彈。筆者做出這個判斷,有兩條基本依據:

  第一,盡管朝鮮剛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並聲稱“使用了小型化、輕量化的原子彈”,究竟朝鮮是否完成了小型化、武器化的進程,做到了核彈、導彈“兩彈合一”,是個大問號。何況,“兩彈合一”是否有效,不僅是一個設計問題,還是一個工程問題,畢竟還要經過試射、試爆的考驗。而這些技術瓶頸的突破,朝鮮仍然付諸闕如。

  第二,盡管去年底朝鮮使用中遠程導彈作為運載工具,發射了衛星,該導彈射程達4000公裡左右。可是,使用中遠程導彈發射衛星,完全不同於發射核彈頭。發射衛星,精確入軌即可,不存在重返大氣層的問題,而發射核彈頭就面臨重返大氣層的問題。核彈頭要安全無損地通過大氣層,精確地命中目標並可靠地引爆,就必須突破若幹技術瓶頸,舉其犖犖大端如下:

  一是如何做到核彈頭在劇烈震動並承受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仍能在抵達目標上空時可靠地引爆。須知,核彈頭不同於高爆炸藥彈頭,它不是整體性的,有若幹部件組成,部件之間有間隔,抗震性能不佳,核彈頭在重返大氣層時,要承受劇烈震動和巨大壓力,如何做到在抵達目標上空時仍然能可靠地引爆,要經過反複試驗,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工程問題。

  二是遠程導彈或洲際導彈彈頭重返大氣層時,再入段速度為每秒5公裡至8公裡不等,溫度為8000℃至12000℃,射程越遠溫度越高。導彈鼻錐至少必須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它在燒蝕過程中必須燒蝕率低、燒蝕均勻和燒蝕對稱,才能保持良好的氣動外形。否則,彈頭在射向目標的半途就燒毀了。

  若論技術瓶頸,第二個比第一個更難突破。譬如中國自1964年起就開始預研保護導彈彈頭的碳纖維,前後花費了15年,直至1979年秋季才試驗驗證了足以保護中遠程導彈(東風4號)彈頭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洲際導彈(東風5號)則是使用碳/石英燒蝕材料製造導彈鼻錐,遲至上世紀80年代才批量生產。

  至於洲際導彈保護核彈頭的要求更高。東風5號導彈保護核彈頭使用碳纖維/石英燒蝕材料,在80年代才研製成功。至於東風31號遠程導彈彈頭防熱保護的問題更難解決,這是因為東風31號採用小型化彈頭,整流罩非常尖銳,再入大氣層之後溫度更高。直至東華大學潘鼎教授研製成功高純度粘膠基碳纖維,方才攻克了這個技術難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