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邱震海:外交轉型切忌“軟實力硬使用”

http://www.CRNTT.com   2012-12-08 10:08:11  


 
  有學者提出,中國外交現階段亟需要做的是“硬實力的軟使用”,亦即以柔軟的身段與和顔悅色的方式,讓國際社會對中國硬實力的崛起感到放心乃至心悅誠服,遠悅近來。然而,在實際情況中,人們看到更多的卻是“軟實力的硬使用”,亦即由於種種操之過急、協調不夠的情況,導致國際社會看到的中國外交往往是一個咄咄逼人的形象。

  最近發生的中國新護照風波和一些地方宣布對進入南中國海爭議水域的外國船只登船檢查,就是兩個明顯的例子。

韜光養晦vs有所作為

  半年前發布的中國新版護照,將南中國海有爭議的地區都以中國主權範圍的形式標誌出來,引起周邊國家強烈反彈,乃至一些與中國存在主權爭議的國家甚至宣布拒絕在新版中國護照上蓋章。與此同時,又有消息顯示,中國將在南中國海有爭議地區,對於過往的外國船只實行登船檢查。此舉一出,也引起周邊國家反彈;印度海軍總司令甚至威脅,印度海軍將進入南中國海維護印度的權益。

  對於中國這兩個舉措,自然有兩種不同的解讀:一是認為中國展現強硬,既符合中國崛起的趨勢,也符合中國民眾的心理需求,因此是中國自信增強的表現;二是認為中國崛起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以足夠的軟實力來贏得周邊信任,而非一味展現強硬,或者至少不應在這個時候出台這些必然容易引起衝突的舉措。

  這兩個不同的解讀,本身就折射了中國外交轉型過程中的艱難抉擇,即究竟是繼續韜光養晦,還是逐漸有所作為?其實,這兩個方向對轉型的中國來說,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而是一個逐漸過渡的過程。既然是逐漸過渡的過程,那就必然有一個面對挑戰、處理挑戰、逐漸消除誤解和敵意的過程。歸根結底,中國外交轉型除了目標之外,在方式和風格上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度”的把握。

  對於今天和未來中國外交轉型的方向,理論上基本上不會存在太大的爭議。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國民期待,抑或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要求,客觀情況都不會再允許中國繼續上世紀80年代那樣的韜光養晦政策。

  面對不斷上升的對中國的壓力,中國需要在維護自身國家利益的問題上有所作為;同時也需要以自身的實力為基礎,向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外交產品,並嘗試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化解疑慮和壓力,更多融入國際社會。

  但這卻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情。首先,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外交產品(比如參加國際維和、參與解決國際矛盾和糾紛、參與國際新秩序塑造和全球治理等)與中國自身面臨的壓力(比如周邊的海洋主權糾紛等)往往是彼此割裂的兩個過程,前者的功勛在相當程度上不會被轉到後者的賬號上去。這在外交實務操作的層面上,確實會引起一些具體的困擾,因此也就很難在心態和策略上保持持續的沉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