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要防止中國製造業出現“未強先衰”

http://www.CRNTT.com   2012-09-07 08:42:40  


  中評社北京9月7日訊/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大國之一,被譽為“世界工廠”。然而,就在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在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之後,尤其在歐債危機日益加重之際,中國製造業在某些地方已開始出現某種程度的發展疲態。而國際上唱衰中國經濟及製造業的聲音也沉渣泛起。在這種複雜的形勢下,如何防止中國製造業“未強先衰”,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上海證券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長安文章稱,自金融危機特別是歐債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製造業就開始陷入了某種程度的停滯狀態。現在,這種情況更為明顯。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785億元,同比下降2.7%,而7月當月實現利潤3668億元,同比下降5.4%。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5個行業同比下降,其中大部分屬於製造業。讓人感到不安的是,今年以來,製造業全行業的利潤總額同比增速幾乎是月月下降,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與此同時,作為中國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要陣地之一,製造業的低迷再次導致了農民工的返鄉潮。據有關調查,在浙江、江蘇、福建等製造業發達的東部地區,農民工返鄉的情景已經提前到來。

  就在中國製造業陷入低迷之際,美國則採取了一系列鼓勵性政策,吸引本國製造業回流。而隨著海外勞工成本的上漲,以及超長供應鏈等多種因素帶來的挑戰,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正在考慮將原先位於海外的生產基地搬回美國本土。根據麻省理工學院供應鏈管理專家大衛•利維最近對108家總部位於美國的跨國公司調查顯示,有14%的企業明確打算將部分製造業遷回美國本土,三分之一的受訪企業則表示正在考慮為回岸採取措施。發達國家製造業的回流,無疑對承接國外加工製造業的重鎮中國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