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明年底前經濟下行趨勢不會改變

http://www.CRNTT.com   2012-06-22 09:07:57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訊/5月工業增速從4月的9.3%回升至9.6%,因此有些觀點認為經濟將“二季度觸底,三季度反彈”。三季度真的是中國經濟本輪下行趨勢的“大底”嗎?恐怕未必。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王建文章分析,明年底前中國經濟下行趨勢不會改變。全文如下。

  內部因素決定經濟下行趨勢

  筆者在2005年7月說過,中國經濟下行會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原因是國內的生產過剩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這種“內外需緊縮雙碰頭”的出現,導致中國經濟增長出現不斷下行趨勢,甚至爆發危機,而走出低穀的主要措施只有城市化。這個判斷現在看是沒有錯的。因為經濟下行趨勢實際是始於2007年下半年,當時雖然爆發了美國次債危機,但這場大危機對世界乃至中國經濟影響直到2008年下半年才體現出來,中國上一輪經濟增長峰值出現在2007年二季度,當季的GDP增長率是14.9%,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超過12%的季度增長率。2008年四季度由於外部危機的影響,還出現了連續兩個季度低於7%的增長率。2009年由於出台了“四萬億投資”和“十萬億貸款”的刺激措施,中國經濟在當年和次年獲得了暫時增長動力,2009、2010年的經濟增長率又回到9%以上。但是,由於去年以來沒有新的刺激措施出台,而舊的措施對增長的刺激能力已經消失,所以經濟增長又掉頭向下,到今年一季度折年率已低於7.5%。

  由此可見,如果從2007年開始算,中國經濟到目前為止已經是連續5年下行。2009-2010年的增長率回升,並不是內生性動力推動的,而是政府大力度宏觀刺激政策推動,所以一旦來自政府的推動力放鬆,由內部因素決定的增長下行趨勢就又會複歸。

  什麼是決定中國經濟增長大趨勢的內部因素?那就是城市化嚴重滯後與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導致國內儲蓄和投資過度而消費嚴重不足,形成了典型的生產過剩。這種過剩在新全球化急劇推進時代,巨大的外需可以全部吸納過剩產能,但是次債危機爆發導致外需顯著萎縮,過剩就成為壓抑增長的主要因素。

  從5月份的工業生產數據看,幾種重要工業品的日均產量與去年高峰相比,或者是顯著下降,或者幾乎停止了增長。比如,與去年6-11月出現的產量高峰相比,汽車產量下降3%,其中轎車是負增長10%;乙烯負增長7%;原油是負增長2.4%;十種有色金屬負增長6%;發電量負增長8%;只有水泥和鋼材是正增長,前者0.3%,後者0.4%。這些數據都說明,經濟增長的停滯與倒退已經十分嚴重了,而且目前並不是底,而是會繼續衰退。

  刺激政策有效程度下降

  那麼近期出台的政府刺激政策是否還會像上次那樣有效?我看不會,原因有以下三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