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同居這事儿該怎麼看?

http://www.CRNTT.com   2012-06-13 12:58:50  


  中評社北京6月13日訊/同居現象在傳媒的渲染下令公眾對青年人的性道德充滿焦慮。那麼,中國的同居狀況究竟怎樣?基於2008年“城鄉比較視野下的家庭價值觀變遷研究”課題組的數據資料,通過與其他國家,尤其是與美國的比較,我們得到相對理性的認識。

世界各國對同居的態度差異顯著

  英國人口學家凱瑟琳.基爾南(Kathleen Kiernan)將歐洲社會對同居的接受程度劃分為四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同居是邊緣的和前衛的現象;第二階段將同居視作婚姻的試驗田;第三階段將同居視作婚姻的替代形式;第四階段認為同居與婚姻沒有區別。

  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看,伊斯蘭國家是全世界同居率最低的國家,如土耳其2007年20歲以上的同居人口僅為0.2%。地中海地區的意大利和希臘以及亞洲的日本屬於典型的“視同居為邊緣和前衛現象”的國家, 20歲以上的人口同居率在1%—2%。在這些國家中,同居行為多發生在受教育程度較高、經濟獨立性較強的人群和城市地區,且同居者中離婚人口更多。目前,歐洲有包括丹麥、法國、德國、挪威和英國等在內的11個國家,允許同居伴侶以注册“民事結合”的方式獲得法律地位。還有一些國家,同居伴侶雖然沒有途徑進行法律登記,但同居一定時間後可取得與婚姻一樣的法律地位。比如,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同居分別超過半年和3年就可獲得與婚姻一樣的權利與義務。因此,在這些國家中同居和婚姻是沒有區別的。以挪威和丹麥為例,2001年20歲以上的人口中同居比例在10%以上,其中20—34歲的青年人同居比例分別為22.7%和28.6%,2009年新生兒中的非婚生育比例達55.0%和46.2%。

在美國同居是婚姻必經之途

  美國對同居接受程度的提高始於20世紀60年代,進入21世紀後,青年人普遍將同居視作“婚姻的試驗田”和“婚姻的必經之途”。2000年,美國20歲以上人口的同居比例為5.5%,被視為從第二階段“將同居視作婚姻的試驗田”向第三階段“將同居視作婚姻的替代形式”的過渡階段。美國統計局2009年的調查顯示,30—44歲人口中有7%的人處於同居狀態,相比1999年,幾乎翻倍;2008年的數據顯示,在19—44歲的女性中有同居經歷的達58%,其中,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女性同居比例越高,未上過高中的有同居經歷的比例為73%,上過大學的有同居經歷的比例為47%。據研究者分析,經濟原因(兩個人同住可以減少一方的房租)及因高離婚率而引發的對婚姻缺乏信心是美國青年人選擇同居的重要原因,所以,年輕人進入婚姻前的試驗期越來越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