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韓國人金宰賢在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2-06-12 11:15:20  


2010年5月5日,上海世博園區,游客從韓國館外走過。
 
“中國像西瓜”

  提到來中國的理由,金宰賢用中國和美國打了一個比喻。“如果美國像甜瓜的話,中國則像西瓜。”

  他說,甜瓜皮是薄的、皮的顔色和果肉的顔色也相近,而西瓜則不一樣。西瓜皮是很厚的,而且皮的顔色和果肉的顔色相差較大。對於美國,即使不身處其中,我們也可以從外邊觀察並了解美國。

  “中國卻並非如此。如果不身臨其境,就很難了解中國,並且,從外邊了解的中國和實際的中國不太一樣。如同觀察西瓜般的,從未接觸西瓜的人會猜測果肉顔色接近綠色,但實際上它的顔色卻是紅色。”

  金宰賢想從內部觀察中國。

  1998年第一次中國行留下的美好印象也是金宰賢隨後選擇中國工作、學習的原因。

  “那也是我第一次出國。”至今仍留著當時登機牌的金宰賢告訴記者,因為中文專業的緣故,那一年,就讀於韓國高麗大學的他有機會來當時的北京語言學院進修漢語。

  一個多月的學習之後,這個從小就熟讀《三國演義》,高中階段痴迷金庸的武俠小說,喜歡《論語》、《老子》、《莊子》的韓國青年除了參觀紫禁城、長城等北京的文化景點之外,還選擇了背包旅遊。

  先到鄭州,去了少林寺。後去西安,參觀兵馬俑。其間,還“人生中第一次坐過夜火車到了上海,游覽了淮海中路”。

  金宰賢還清楚地記得,當時路上的公交車滿身畫著藍色的百事可樂廣告,馬路旁的廣告牌充斥著洋模特的紅文胸廣告。

  2000年,從高麗大學畢業之後,金宰賢進了韓國三星集團下屬的一家公司。

  一直到2003年3月7日,金宰賢又和中國續上了“前緣”。他被外派到了一家韓國公司在青島的辦事處。

  “1998年的那一次留下了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印象,但時間太短了。對中國的了解還不夠,所以看到有機會再來中國,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金宰賢在山東青島這“既能爬山又靠近海邊”的城市待了三年。

  下一站是北京,2006年9月他進北京大學就讀MBA。這是時隔8年之後,金宰賢再一次來到中國的首都。

  “長安街和王府井不再處處是工地了,變成了數不清的高樓大廈了。”而北京大街上的出租車全部變成了“現代系”,尤令他這個韓國人感到親切。

  奧運會前的北京,給金宰賢留下深刻的印象。“北京城市建設得日益完善,地鐵建設得四通八達、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那段日子,和一個澳大利亞朋友、一個蘇格蘭朋友合租房子的他,除了學習中文之外,還花大量的時間閱讀一本名叫《財經》的雜誌,還有就是他熱愛的背包旅行。

  2008年之後,離開韓國已經5年的金宰賢沒有回國,而是選擇了中國的另一個大城市上海—一個即將舉行世界博覽會的地方。一年的短暫工作經歷之後,他獲得了中國政府提供的獎學金,2009年進入上海交通大學讀博士。

  最近,他又“走了桂林、蘇州、深圳還有杭州等地方,念念不忘武漢的戶部巷和熱幹面”。

  “機緣巧合,在中國快十年了,自己都沒有想到會離開父母這麼久。”金宰賢坦言,儘管身邊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但他很清楚父母一直很想念他,而他每年最多回韓國三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