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徐光裕:中美軍事交往的戰略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2-05-20 10:06:46  


 
  然而,中美兩國對如何構建軍事關係採取的立場與行動卻不盡相同。就美國方面而言,其是在“試探和考驗”中來構建新型中美軍事關係。雖然美國說要構建一個“持續、穩定、可靠和延續的美中軍事關係”,但在實際構建中美軍事關係時可謂如走鋼絲,小心翼翼,並且不時製造些“問題”,而不是敞開胸襟、坦坦蕩蕩。事實上,這種新型的中美軍事關係在構建過程中,充滿了摩擦與碰撞、協商與合作等,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從冷戰後美國對其他主要大國採取的“動作”看,美國對中國採取的“小動作”是最多的,如1993年“銀河號”事件、1999年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和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等。不難發現,美國在軍事上對中國採取的這些“小動作”,有的是對中國軍事上的戰略試探,有的是對中國在軍事上的挑釁。

  美國在軍事上對中國不僅採取“武”的一手,同時還採取“文”的一手。其主要表現是:2000年,美國國會立法,設限美軍方不得讓中國軍方接觸或分享關鍵信息;自2000年起(除2001年外)至今,美國每年都發表一份有關中國軍力的報告等。美國在其2000年第一份“中國軍力報告”中提出“中國威脅論”。此後,美國一份份“中國軍力報告”中的“臆斷”都在國際社會引起波瀾,極大地影響了中美軍事關係的發展。即便中美軍事關係如此脆弱,美國還時不時加上點“砝碼”。2008年,美國再次加大售台武器規模,使中美軍事關係出現波折。與此同時,美國還常態性地在中國沿海和沿邊地區進行偵察活動,威脅中國安全。美國的這些做法都極大地阻礙了中美軍事關係的發展。正如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所言,中美軍事關係出現困難局面,主要源於美方對中方缺乏戰略信任,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中美軍事交往出現問題主要在美方。當然,美國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有益於美中軍事關係發展的事,如美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訪問中國,美國國會於2009年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將訪美前夕删除了“2010年國防部授權法案”中對台軍售條款。

  中國著力推動中美兩國加強軍事互信,力求維護穩定的周邊安全環境和國際環境。中國希望與美國建立正常、穩定的兩軍關係,期望在消除影響兩國軍事關係發展的四大障礙基礎上,建立在戰略互信基礎上的兩軍關係,兩國形成一種“與中美合作夥伴關係發展相適應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新型軍事關係”。對此,中方積極作出努力來推動兩國新型軍事關係的發展。尤其是,軍委副主席徐才厚上將訪美時明確指出了影響中美軍事關係發展的四大障礙,對促進中美軍事關係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徐才厚上將與美方達成“七點共識”的基礎上,此次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訪美又與美方達成“四項共識”。這說明,中美軍事關係在中方的積極推動之下出現一個向健康發展的勢頭。

  中美軍事關係進一步發展的另一個表現就是中美兩軍自2006年第一次進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習後,將在今年內實現人道救援減災、反海盜等聯合演習。兩軍間的“親密接觸”,將極大地推動中美兩國軍事關係的互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