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改革還能“摸石頭過河”嗎?

http://www.CRNTT.com   2012-03-27 10:55:23  


一個不容否認的現實是,如今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我們面臨著摸不著石頭的窘境。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訊/“一個不容否認的現實是,如今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我們面臨著摸不著石頭的窘境。”此間證券時報今天登載經濟學者肖國元的文章“中國改革還能‘摸石頭過河’嗎?”:

  經歷了30多年的跋涉,眼下中國的改革走到了一個需要再次做出理性抉擇的十字路口。30多年前,我們從農村生產責任制開始,掀開了經濟改革的大幕。爾後,以此為基礎,從農村到城市,從農業到工業,從流通到生產,改革逐漸深入,不斷擴大。這樣一個“由淺入深、以點帶面、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策略,後來被總結為“摸著石頭過河”。不可否認,中國的改革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就,離不開正確有效的策略。而“摸著石頭過河”是整個策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摸著石頭過河”,並不是一個學理詞匯,至今也沒有嚴格定義,不過是過去做法的一種形象表達。但是,一旦上升到理念層次,它就具有了嚴肅神聖的政治含義。作為一種路徑選擇,這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具有巨大的政治能量的根本原因。在許多人眼裡,過去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全仰賴“摸著石頭過河”。由此,我們在策略上形成了強烈的路徑依賴。也正因為這樣,任何偏離“摸著石頭過河”的策略選擇與行動都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即使步入深水區,我們在無石可摸的困境中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可以說,正是這種策略將我們引至現在的位置,讓我們在分享成功喜悅的同時,也將改革置於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一個不容否認的現實是,如今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我們面臨著摸不著石頭的窘境。

  其實,作為一種策略,“摸著石頭過河”,其核心就是在自己的智識範圍內,利用現有的條件,本著實際有效的原則,穩妥踏實地進行改革。也就是,在沒有先例可援的條件下,根據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與邏輯判斷,有針對性地選擇改革對象與內容,確定改革方式方轉播到騰訊微博法。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種策略具有三個特征:一、利用現有的知識與經驗;二、從小難度入手,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三、改革涉及的對象非常具體,關係簡單清楚,結果可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