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緬甸迅猛轉型不可逆?

http://www.CRNTT.com   2012-03-21 09:58:12  


 
  在經濟領域,預算過程引入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衛生和教育支出實現了翻番(儘管基數很低)。大量關鍵領域的執照控制也有所放鬆。政府甚至還承諾統一其複雜的匯率體系。

  希望精神在緬甸隨處可見,但老一輩緬甸人目睹著集權統治不斷地放鬆——收緊,對這一次仍然心存疑慮。這或許也是國際社會對放鬆孤立緬甸猶豫不決的原因。但大部分緬甸人認為,如果變革能夠得到很好的管理,那麼緬甸將進入不可逆轉的轉型過程。

  2月份,我參加了緬甸知名經濟學家吳敏丹(U Myint)在仰光和新建首都內比都舉行的討論會。這兩次討論會不可不謂盛大,參與聽眾既多又活躍,兩位20世紀60年代離開緬甸、40餘年後首次回國著名緬甸經濟學家做了既深刻又動人的演說。

  我的哥倫比亞大學同事羅納德.芬德雷(Ronald Findlay)指出,兩位經濟學家之一、91歲高齡的倫敦經濟學院教授拉敏(Hla Myint)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發展戰略的提出者,即開放經濟、刺激出口導向增長。近幾十年來,這一戰略在亞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最顯著的便是中國。如今,終於輪到他的祖國了。

  2009年12月,我在緬甸做講座。當時,身居緬甸需要如履薄冰,因為政府對你如何界定該國的問題——即使是貧困、農業生產率低下、勞動力素質不高這樣的問題——頗為敏感。

  如今,懷疑早已被拋到了九霄雲外,取而代之的求賢若渴——緬甸政府急切地想知道如何應付上述三項及其他挑戰,也明自己需要技術和其他形式的援助。(從人口和收入水平看,緬甸是世界上接受國際援助最少的國家之一。)

  關於緬甸近期改變之迅猛的原因還存在頗多爭議。或許其領導人認識到,這個曾經的世界第一大水稻出口國正在落後於鄰邦。或許他們聽到了阿拉伯之春的弦外之音。或許只是因為他們明白了,在300萬緬甸人僑居海外的情況下,想讓國家孤立於世界、防止信息從鄰國滲入國內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管原因為何,變革實實在在地發生著,變革所帶來的機會也是不容置疑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