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明博為什麼成不了“周久耕”

http://www.CRNTT.com   2012-01-29 11:10:15  


 
  周久耕事件在中國甚至國際上都有一定的影響,在此不再贅述。周久耕一看就是個腐敗分子,因為他享用的奢侈品,已經遠遠超過他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李明博則不同。李明博當總統前就是韓國企業界的傳奇,被譽為“工薪族的神話”。他通過20多年的摸爬滾打,積累了不少財產,也擺脫了貧窮的生活。其現有資產按標準市價計算,超過了33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7億元)。說句極端點的話,李明博就是給外孫女一天買一件名牌羽絨服,他也買得起。他自己的錢都花不完,無須打其他的歪主意。先致富、再當官,先當官、再致富,順序一顛倒,可能就是質的改變。前者和後者誰更能抵禦金錢的誘惑,不言自明。周久耕之後,又有不少中國官員被曝戴名表、穿名牌皮鞋,同時也發生了一系列“X美美炫富事件”。這些事情大多數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估計會讓周久耕感到很不公平。

  當然,僅僅靠自律有時候也是靠不住的,公開透明的監督制約機制才是遏制腐敗的根本。韓國上世紀90年代前腐敗問題嚴重,大批政府高官涉嫌貪污受賄鋃鐺入獄。為遏制腐敗,韓國政府高度重視廉政建設,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規範運行機制。《新民晚報》曾刊文對此進行了介紹:韓國實行公開監督制度,新聞媒體、社會團體和公民都能參與對公職人員的監督。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受監督的公職人員都會認真對待監督機構的意見建議。

  目前,韓國有3000多個社會團體積極開展對各類公職人員的監督,以民間人士為主的監察專員組織、以知名人士為主的名譽監察專員和有專業背景的志願者隊伍也都積極參與對公職人員倫理行為的監督並提供相關咨詢服務。為提高公眾監督的積極性,政府還對舉報腐敗公職人員者予以最高10億韓元的獎勵。李明博上台後,更是將打擊政府內部的以權謀私行為作為工作重點,推出“一刀切”政策:如果官員被發現受賄或貪污,無論涉案金額大小,都將開除公職……上述監督制約機制雖不一定能夠保證沒有一點腐敗,但最起碼加大了腐敗行為的風險成本,將腐敗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因此,我認為,李明博成不了韓國的“周久耕”。他沒有這個必要,也沒有這個機會。他的財產和消費都置於公開透明的監督之下,經得住檢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