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易中天:歷史需要不斷解讀

http://www.CRNTT.com   2012-07-15 10:10:12  


 
  所以,今後遇到這類說法,我們至少也得問一句:是這樣嗎?

  其實就連帝國時代,也未必都專制,也有不專制的。大體上說,明清以前,是有時候專制,有時候不專制,或者專制得開明。比如按照唐代制度,一道命令,如果不經政事堂會議通過,加蓋“中書門下之印”,就直接由皇帝發出,是不合法的。雖然也有皇帝這麼做,但要麼是蠻不講理(如武則天),要麼會不好意思(如唐中宗)。連帶強行任命的官員,也會被人看不起。所以,“集權必專制”的說法,恐怕還值得推敲。

  當然,明清以後,廢宰相,建廠衛,大興文字獄,就完全是專制了。這也並不奇怪。因為從集權到專制,原本只有一步之遙;從專制到獨裁,也同樣順理成章。就算那皇帝是個娃娃,或者弱一點,如果太後厲害(比如慈禧),還不是照樣專制,照樣獨裁?

  這就是“帝國的胎毒”了。也就是說,帝國制度的本性,就是要從集權走向專制,從專制走向獨裁的。這筆賬,甚至要從“商鞅變法”算起。因為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就是變封建為郡縣,變分權為集權。所有的權力,都要集中在國君手裡。人民群眾,包括貴族和士人,都沒有言論自由,也沒有思想自由,只能“以法為教”、“以吏為師”。

  顯然,秦政就是專政。即便不是暴政,也是苛政。專政是不能持久的,因此秦帝國二世而亡。這才有了後世的開明專制,甚至“不專制”。當然,也絕不會“民主”。

  不民主的結果是什麼呢?是帝國不可避免地由集權走向了專制。這當然也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研究這個過程,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本文為易中天《帝國的終結》一書前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