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鐵路債務危機與改革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1-19 09:25:38  


 
  鐵路是運輸密度經濟非常顯著的運輸方式,長期在運輸密度不經濟的狀態下運營其財務狀況就難以維持。西方國家當年在鐵路建設高潮以後又大量拆除鐵路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鐵路過度建設運量過低而無法維持的結果。一條複線高鐵所形成的運輸能力以運輸密度計至少可達每年上億人公裡∕(線路)公裡以上,折合日均旅客運輸密度大約為28~30萬人公裡∕公裡左右。鐵路的巨額投資需要足夠多的實際運量去攤薄成本,因此運輸密度對於任何鐵路的效率以至生存都是決定性因素。有專家估計目前的高鐵造價和運營成本在現有票價水平上至少需要5000萬人公裡∕公裡的年運輸密度,即日均14~15萬人公裡∕公裡才能真正打平。年運輸密度在1000萬人公裡∕公裡以下的客運專線,在其他列車不能上線在的情況下,不但運輸能力必然大量閑置,而且運營收入也很難抵償其短期變動成本和利息償還,將成為長期的不良資產和問題資產。

  鐵路部門近年一直強調客貨分線後可以騰出既有線的能力運貨,但由於大多數普通旅客不會很快轉變為高鐵乘客,結果在多數通道上大幅度增加貨運能力的想法其實難以實現。也就是說,除運輸需求超大的那些運輸走廊之外,充分技術兼容、合理客貨混運以及不同類別列車混跑,應該是鐵路在規劃設計與運營中不可隨意放棄的原則。時速最高可達200多公裡的普通鐵路實際上已能滿足中國大多數客貨運輸需要,而普通鐵路的造價(包括改造)和運營成本相比都要低廉得多,其車站站址與間距也更有利於鐵路不背離為絕大多數普通旅客提供服務的根本宗旨。普通鐵路顯然也更適於解決長期困擾中國的煤炭運輸問題。目前各地都熱衷於建設造價高昂且過於專用的高鐵,還有一些原本需求較充足的通道(如京津間和滬寧間)內竟幾乎同時建起多條最高標準的客運專線,運量分散更會使每一條高鐵線路都難以為繼。因此,除了在少數人口密集、經濟相對發達地區且尚未過度建設的項目,絕大多數高鐵線路開通以後將長期難以達到保本所需要的運量水平,整個客專系統在總體上長期大幅度虧損將不可避免。隨著一大批此類項目相繼開通,虧損大幅攀升和償債劇增的雙重壓力必然不斷加劇鐵路全行業資金鏈的斷裂程度。

  在現體制下鐵路超規模的大發展過度透支未來,已明顯超出了自身以至全社會的承受能力。然而據了解,目前有關部門更多只是滿足於採取能讓鐵路部門獲得發債和貸款的能力以便繼續從資本市場融資。這種只關注短期臨時應對措施,而無視債務危機已經來臨的做法是十分危險的,不但會進一步加劇未來解決問題的難度,而且這些措施本身就維持不了多久。

  按照當前的投融資模式和短期應急對策,即僅由中央財政信用的名義擔保來支持鐵路部門繼續舉債建設,如果鐵路每年基建投資維持在2010年的7000億元,則“十二五”期間鐵路部門的債務餘額將超過5萬億,年利息支付將超過3000億元;如果鐵路每年基建投資降至5000億元,則該期間鐵道部的債務餘額將超過4.2萬億,年利息支付將超過2500億元;即便每年基建投資降至3000億元,“十二五”期間其期債務餘額也將會達到3.3萬億,年利息支付將超過1700億元。顯然,不但任何新融到的資金都將進一步增加該行業的惡性債務,而且金融市場能否允許這樣的事情繼續本身就是個巨大疑問。

  鐵路債務危機即將成為一個黑洞,絕不是只要再增發幾次政府支持債券和應急貸款就可以解決問題的,其規模膨脹之快和影響的嚴重性會大大超過多數人願意接受的程度。其實,鐵路部門所有的貸款和發債都是建立在國家信用基礎之上的,因此在其債務出現違約的情況下,這些“或有債務”將會立即轉變為中央財政的直接責任,這種不正常提高鐵路債務信用等級的做法,促使借貸雙方對風險防範都採取了機會主義的態度。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一次鐵路債務危機,鐵路部門僅借債還息惡性債務的累積額將會很快超過萬億元,而該行業無需很久每年所要吞噬的外部救助數額就會高達當年全國GDP 的1%。這一完全可能變為長期的負擔將大大超出中國中央財政和金融系統的承擔能力,必須對其有所警惕並盡量避免這樣的事態發生。此外,由各省融資平台以貸款和發債形式籌集的數千億元鐵路建設資金也面臨著同樣的風險。若再不控制,讓“十二五”期末鐵路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鐵路債務達到5萬億左右,相當於同期全國GDP的8~9%,其危險性不言而喻。

  在這方面有國際教訓的前車之鑒。1964年因修建性新幹線和長期經營不善,日本國鐵開始虧損,以後其虧損和債務迅速增加。在國家每年支付巨額補貼的情況下,國鐵的年虧損額在1985年竟達到頂峰的1.85萬億日元。為減少虧損,國鐵曾寄希望於不斷提高運價,1977年後的十年間先後13次提價,僅1986年的運價水平就比1980年提高了38%,但仍無濟於事。到1986年,國鐵的長期債務餘額高達37.1萬億日元,相當於當時日本GDP的16.8%,只得被迫進行改革。儘管後來通過出售原國鐵資產和JR公司股票等償還了一部分,日本國家財政最後還不得不負擔了近2∕3的國鐵債務,並至今仍在以向國民徵收香煙稅的形式緩慢消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