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張維迎:市場制度最道德

http://www.CRNTT.com   2011-07-21 09:31:55  


 
3. 道德只能在市場中實現

  市場經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競爭中只有著眼於長遠利益的人,才能夠真正賺錢,所以市場經濟裡的人特別注重自己的名聲

  前文的意思不是否定宗教的、倫理的追求,它們和市場本身是一樣的,使人有善的行為,只是宗教和倫理是從人心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市場是從行為上考慮問題,“原跡不原心”。

  亞當.斯密原話的意思是,在競爭的市場上,一個人追求自身利益並不是什麼壞事,並不是惡的行為,相反,他這樣做的時候給社會帶來的好處比他直接去追求社會利益時還要大,還要好。這就是亞當.斯密的偉大之處,他看到常人看不到的,現實中也確確實實如此。再看看計劃經濟的後果,很難說它初始的目的有多不好,但帶來的卻是災難,但那些賣瓜子的人,出發點不過是自己賺錢,但必須做出別人喜歡吃的瓜子才能賺到錢。

  其實亞當.斯密的基本思想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就提出了。司馬遷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堅定的自由放任市場主義者,他說得很清楚,人們追求快樂幸福你是沒有辦法改變的,你說服也沒用。“故善者因之,其次利導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之爭”,就是要順其自然,不需要政府搞出那麼多的規劃,那麼多的產業政策,征集動員大家幹這幹那。所以我認為司馬遷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自由市場的堅定的主張者、捍衛者。

  早司馬遷幾百年的老子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自由主義者。老子承認人們追求幸福的正當性,他對政府干預政策對人類幸福的危害有深刻的認知,但他沒有理解市場的奧妙,所以他教導人們,追求幸福的辦法是節制欲望,清心寡欲。與老子不同,司馬遷深刻認識到,節制欲望不是追求幸福的最好辦法,市場經濟可以將人的利己之心變成利人之行,農工商虞,分工合作,“各勸其業,樂其事”,“各任其能,竭其力”,財富就像水從高處往低處流一樣,不召自來,不求自出,“上則富國,下則富家”,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並且認識到,財富是道德的基礎,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

  市場經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競爭中只有著眼於長遠利益的人,才能夠真正賺錢,所以市場經濟裡的人特別注重自己的名聲。一瓶礦泉水,它是誰生產的我們不知道, 這個礦泉水公司的老板我們不認識, 我們為什麼能夠放心喝它?就是因為利潤制度的作用, 你的利己之心, 一定要變成利人之行。倫理、 宗教、 哲學, 我覺得和市場沒有任何矛盾, 只是考慮問題角度不一樣。好多科學的不同, 不是研究對象的不同, 而是研究方法的不同, 趨於這個目的的方法不一樣。因為人是無知的, 教育就非常重要,就是讓人們更懂得自己的長遠利益所在,不要為短期利益犧牲長遠利益。

  有一點要強調,利他主義並不能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比方說,一樣東西我說兩塊賣給你,你說不行,得五塊才買,我說五毛就行了,你說不行,得二十塊,這個交易絕對成交不了,因為都太為對方考慮了。市場是建立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基礎之上的,所以才能討價還價,才有利益均衡,如果都是慷慨君子,交易價格反倒沒辦法確定了。

  市場經濟需要道德基礎,但這一道德只能在市場中實現和找到,也可以反過來說,道德需要建立在市場的基礎上。因為善的動機既可能做好事,也可能做壞事。我們需要一個制度,使你要滿足自己的利益,必須首先滿足別人的利益;第二還要教育人,教育不是給人灌輸什麼,而是讓人明白事理,不犯傻。就像我經常給企業界講的,什麼是企業?一個企業真正的競爭力是什麼?是你的聲譽,是名聲。我們天生就看得比較近,要讓一個人看得遠一點,需要有好的制度,還需要好的理論研究。這麼講是有依據的。世界範圍看,哪個地方市場經濟比較發達,比較健全,哪個地方人的道德水平就比較高,更誠實守信。不誠實守信你企業是存在不下去的,很快就會完蛋。相反,哪個地區的市場經濟不發達,受到政府的干預多,哪個地方坑蒙拐騙就多。

  當然我不否認修心很重要,但修心本身也是自我利益的需要,因為一個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別人對自己的認可。我們希望自己比別人好,希望受人尊重,所以必須有個好名聲,這些本身也是自我中心為基礎的需要。人的道德、善心,還是基於自我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套用亞當.斯密的話,勸道人們行善的最有效方法是告訴他,這樣做是他自己的利益所在,而不是別人的需要。如果一個人不關心自己,你瞪我一眼有什麼關係,我不在乎自己,你打我一頓我也不在乎,又何必關心他人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