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誰為地方債最後買單

http://www.CRNTT.com   2011-07-13 11:31:07  


  中評社北京7月13日訊/“10萬億元地方債從何而來?地方政府拿什麼歸還債務?國有商業銀行已經逐漸演變成地方政府的“公共地”,當其捲入地方債的漩渦之中,這些地方風險就會向中央轉移。政府可能會通過借新債還舊債、資產剝離、債轉股、賦予地方政府發債權等方式逐步消化掉系統性的地方債務風險。最後,借助財政赤字貨幣化和通貨膨脹等形式轉嫁到居民身上。”最新一期《證券市場周刊》登載評論文章“誰為地方債最後買單”,全文如下:

  6月27日,國家審計署的10.7175萬億元地方債報告令市場震動。

  審計署的報告顯示,2010年總的債務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和擔保責任的債務占84%,省級和市級的地方政府債占73%,多為系統性風險,政府具有出面救助的動力。地方債務中,縣級債務占總債務的27%,大概2.89萬億元,其中,政府沒有償還或者擔保責任的占10%,意味著將有2800多億元地方債有違約風險。

  財政分權化改革背後,國有金融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已經蛻變成為一塊典型的“公共地”,地方政府大量舉債的籌碼是現行財政體制下,地方政府獨立舉債將加大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轉嫁債務風險,中央財政不可避免成為 “最後支付人”。

  ■ 地方債資金來源 

  10萬億元的地方債是怎麼形成的?從舉債主體來看,審計報告顯示,融資平台公司、政府部門和機構舉債的分別為4.97萬億元和2.49萬億元,占比共計69.69%。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資本金來源包括地方政府注入財政資金、國有資產存量、劃撥土地、股權、規費注入和賦予特許經營權等。融資方式包括銀行貸款、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銀信政”理財產品等。

  銀行貸款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籌資的主要方式,其主要形式是從國家開發銀行及國有商業銀行獲得的打捆貸款。根據審計署的報告,銀行貸款占到地方融資平台融資來源的80%。是以政府融資平台公司為承貸主體,以財政出具的還款承諾作為償債保證,將一城市或區域的若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組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項目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貸款。

  發行城投債是融資平台的第二大資金來源。城投債又稱“准市政債”,它以地方融資平台作為發行主體,是為配合地方政府進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而發行的企業債券,其最終信用主體是地方政府。根據審計署報告,到2010年末,債券融資占7%左右。

  除了債券發行,探索資產證券化,也被視為地方融資平台盤活存量資產、釋放融資能力的重要路徑。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ABS)融資就是以經營性基礎設施項目所屬資產的收費權為支撐,通過發行證券進行證券化融資。

  在地方融資平台中,比較典型的是重慶的八大建設性投資集團。據媒體報道,為了充實這八大投融資平台的資本金,重慶採取了“五大注入”措施:

  一是國債注入,即把分散到全市各區縣幾百個國債項目的200多億元資金所有權統一劃收上來,並按項目性質歸口注入相應的投資集團。

  二是規費注入,即將路橋費、養路費、部分城市維護費等非稅收入作為財政專項資金分別歸口注入投資集團。

  三是土地收益權注入,即重慶市政府賦予部分投資集團土地儲備功能,並將土地增值部分作為對投資集團的資本金注入。

  四是存量資產注入,即將重慶市過去幾十年形成的上百億元國有存量資產,比如路橋、隧道、水廠等,劃撥給相應的投資集團,從而成為投資集團的固定資產。

  五是稅收返還,即通過對基礎設施、公共設施投資實行施工營業稅等方面的稅收優惠,將其作為資本金返還給投資集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