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炮轟金馬獎 馮小剛也“表達過顯猛烈”了

http://www.CRNTT.com   2010-11-25 12:18:16  


 
  金馬獎是華語電影的一項大獎,近年來卻一直有本土化的傾向。一向對拿獎不是很感冒的馮導,自然不會突然對金馬獎發生那麼濃厚的興趣。這一回,與其說他是朝金馬獎開炮,不如說他是為徐帆,也是為《唐山大地震》叫屈。6億元票房的《唐山大地震》,卻在金馬獎上靠邊站,即便這是在他的神算之內,也未必能夠壓抑得住那滿腔不平。

  何況,徐帆沒拿獎也罷了,平白無故還遭到一番奚落。而這回捧走最佳女主角的,居然還是前陣子被馮導調侃為“被激情燃燒壞了腦子”的孫海英的太太——呂麗萍。一邊是自己太太被指演技有問題,另一邊是“對手”的太太因為“在一部爛片中表演非常精彩”(金馬獎評委說法)而獲得大獎,這叫馮導情何以堪嘛?只要還是個男人,那肯定是“沒完沒了”。就此而言,我完全支持馮導站出來為愛妻討個說法。

  不過,也因為馮導此舉僅止於“衝冠一怒為紅顔”,多少顯得有點小家子氣。除非不這麼做的話回家就要跪搓衣板,否則馮導完全可以換個方式表達嘛。夫妻恩愛,未必就得借用這樣一個場合來表現。說白了,馮導何必計較一城一池之得失,只顧著使勁地發洩不滿,白白讓人看笑話。

  以近年表現而論,國產電影缺的已經不是資金、技術和人才,而是思想和勇氣。國產電影罕見能拿到國際舞台上的作品,問題就出在華語電影人普遍的內心虛弱。所以,國產電影的目標應當是走出去,拿出更具大氣魄、大關懷的影片,來說服全球觀眾。僅把眼光盯住國內市場,一切都圍繞著票房運作,如果畢生只追求做這樣的電影人,其實是可恥的。

  以《唐山大地震》為例,這種災難叙事的表現形式(以溫情衝淡災難意識)固無不可,然而終究難以洞窺人性的根本,也無法揭示這場災難的真相。《唐山大地震》之所以說服不了金馬獎的台灣評委,原因或許正在於此。同樣是以一個家庭的遭遇來反映大事件,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何止高出《唐山大地震》一籌。這還真不是票房所能衡量的問題。按馮導所說,電影的好壞,唯一可以被量化的標準就是票房。照這麼講,以後任何電影獎項都不需要評委,直接統計票房得了。

  雖說這不是馮小剛一人的問題,這里也沒有過多指責的意思,只不過,馮導也應該知道這部電影的局限所在才對。倘若如此,卻還在為票房沾沾自喜,為身為女主角的太太未能獲得一個地區性電影獎而憤憤不平,那永遠只能是一個媚俗的電影導演。就算拍出100部暢銷電影,人民幣堆滿了豪宅,也難以稱得上偉大二字。

  觀眾所寄望於馮導以及其他華語導演的,何止是一年拍一部又搞笑又賺錢的賀歲片?

  (來源:2010年11月25日07:53東方網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