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待財政增長需要轉換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0-11-19 08:55:32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訊/“十二五”規劃建議中,“促進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表述,無不讓公眾歡呼雀躍。但是,欣喜過後,公眾或許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伴隨民生的改善,政府稅收的增加將先期而至。

  數據顯示,2002到2007年,中國GDP年均增長10.6%,而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1.09%。即使在最困難的2009年,中國財政收入仍實現11.7%的增長。今年前十月全國財政收入破7萬億,增速再次超GDP近一倍。

  新京報刊登財經評論人王成功文章表示,財政收入年年攀高的同時,社會關於呼籲增加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成為經濟領域最為沸騰的熱點之一。而在社會總財富和社會總收入的大蛋糕中,只能切成三部分:居民切一塊、私人部門切一塊、公共部門切一塊。提高居民這一塊的分量,必然要求企業和政府所切的一塊減少分量。但是,政府、企業、居民三者在社會總財富和社會總收入中所占比例及其十多年來的變化,早已有許多研究和數據表明,政府和企業拿的過多,而且越來越多,居民收入尤其是普通人群的工資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過低而且越來越低。

  面臨通貨膨脹節節走高,中低收入人群及其家庭生活日益窘迫的現狀,減稅可能是改變這些人群生活狀態的唯一途徑。但是,面對房產稅、車船使用稅的躍躍欲試和雪上加霜,關稅提高的現狀,以及個人所得稅的巋然不動,不僅沒有看到減稅,反而有增稅的跡象。此時,應該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文章分析,其實根子還是在公共部門的角色問題上。公共部門如果角色錯位,包攬了私人部門的功能,那麼其職能和社會責任必然出現紊亂。公共部門如果無限擴充,本身就會出現權力自我無限膨脹和自肥的傾向。過去常講“集中力量辦大事”,是通過汲取社會財富來實現一些社會目的,在“一窮二白”的環境下可能還能找出理由;但是60多年過去了,中國GDP已經穩居全球第二,出口順差全球第一,早已不是“一窮二白”了,因此政府已經沒有必要把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諸多事情攬在自己的身上。要把許多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事情讓社會自己去辦,沒有必要再搞種種集中社會財力來辦大事的東西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