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鄭永年:房地產事關“建設什麼樣的社會”

http://www.CRNTT.com   2010-06-25 08:22:29  


 
  從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開始,中國有明確的社會建設目標,例如1980年代的“溫飽社會”,1990年代的“小康社會”和“全面小康”。在這個過程中,脫貧人口增多,中產階級不斷壯大。但是因為缺失社會保護機制等原因,今天中國各社會階層面臨各種不同困境:窮人翻身的機會越來越少;中產階級面臨“無產階級化”;而少數富裕階層則毫無安全感,很多人在考慮移民國外,“一家兩國”已經是普遍現象。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對中國社會穩定的擔憂越來越甚。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學界和政策界在討論中國是否正在“拉美化”。從中國現有經濟和社會結構來看,社會工程做得好,就是新加坡化,做不好,就會是泰國化。新加坡的基尼系數也很高,但社會卻非常穩定。這是因為新加坡用市場機制來創造財富,用社會政策來保護社會。有效的住房、教育和醫療等社會制度,保障了新加坡老百姓最基本的社會權利,其中政府組屋制度更是社會制度的核心。只要社會得到有效保護,人們就不用過分擔憂基尼系數增加對社會穩定的負面影響。

  泰國則不一樣。泰國也取得了很大的經濟發展成就,但是社會上很多人並沒有能夠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社會保護機制缺失,這使得社會高度分化。社會分化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領域,結果造成了今天人們所看到的瀕臨內戰的局面。

  假如社會得不到保護,經濟發展越快,人們對社會的信心就越是不足,對自己的前途也越感渺茫。如果政府得不到社會的信任,不管怎樣好的改革舉措和政策,都難以得到社會的支持,這又將進一步使得中國的改革陷於困境。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房地產改革必須成為一項意在社會重建的大工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生存、中產階級的培育、社會對政府信任的重建等等,都可以和房地產發生關聯。但很顯然,要進行這樣一項社會工程,政府就必須對改革思路進行重新思考,否則就很難制訂和實施有效的社會政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