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重新審視天安艦事件帶來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0-06-02 08:48:07  


 
  根據韓國民意調查機構“韓國研究中心”發表的報告,雖有七成韓國民眾相信政府和軍方的解說,卻同時又有21%的人採取保留態度,其中48%還是20至40歲的年輕人,而且33%是大專以上學歷的年輕人。

  也許是調查過程拖延太久,又欠缺合乎邏輯的說法,確實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而且所謂多國調查團,一不全面,二不代表關鍵國家,三不代表區域利益,與其說是真相調查,毋寧說是政治的、意識形態強烈的,為填補既設答案而進行的調查。從沉船事件的發生,到真相的調查,李明博政府的表現就有明顯的推諉、解脫的傾向,難怪有大批韓國年輕人保持懷疑的態度。

  但是在現實世界里,北方的朝鮮,一是個獨裁的政權;二只顧搞“先軍政治”而忽略民生經濟;三傾全力製造核武,甚至對區域安全構成不安,即使沒有天安艦事件,眾多國家已經把平壤視為異端,現在發生神秘的沉船事件,簡單便可把罪名加諸這個“慣犯”身上了。這也是人之常情。但韓朝問題背景複雜,牽連國家又眾多,加上大國勢力總在背後操控,很多國家還動輒恫言要制裁朝鮮,這種情況下檫槍走火就在所難免,釀成武裝衝突、區域戰爭,或是冷戰的再現,這才是無窮的禍患。

天安艦只是導火線

  一宗沉船事件,所以會演變成今日的狀態,使朝鮮半島南北對抗複燃和加劇,並使地緣政治的破壞性特質再度抬頭,最重要的原因是,韓國李明博政府難以向國民交待其政治責任;其次是,韓國軍方也難以向軍人家屬和國民推卸責任;第三是,李明博政府至今沒有和平統一南北朝鮮的全盤計劃。天安艦事件遂被懷疑,它成了當權者扭轉政治劣勢,鞏固政權的一個有效工具。

  韓國46名軍人犧牲值得同情,但在指證潛在敵人的同時,也不應忘記,朝鮮半島原本就處於南北分裂和對峙的狀態,特別是在黃海(韓國稱為“西海”)有個界線爭執不休的海域,總發生例常性的對峙和衝突,特別是2009年的“青海大海戰”同樣有人犧牲,只是被擊斃的是北方的朝鮮人而已。

  朝鮮半島這次南北關係再度緊張,東北亞再次陷入冷戰前夕狀態,導火線固然是天安艦事件,但背後若不是有李明博的面子工程、有大國企圖利用此事來擴展勢力,包括美國勢力要重返東亞,日本要牽制新崛起的中國,就不致有如此火上添油的響應,甚至宣布比韓國更積極進行經濟制裁,這不僅證明分裂國家的悲哀,也說明冷戰形態有複活的危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