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復蘇路徑決定全球未來通脹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09-06-13 11:03:47  


復蘇路徑決定全球未來通脹格局
  中評社北京6月13日訊/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今天在《上海商報》發表文章,強調“復蘇路徑決定全球未來通脹格局”,並討論了“中國價格形勢的複雜性”。作者表示:“來自國際金融市場的種種跡象表明,盡管全球經濟仍難言見底,但隨著發達經濟體定量寬鬆貨幣政策的全面實施,全球基礎貨幣供應將持續上升,新一輪惡性通脹已在悄然醞釀之中。”文章内容如下:

         通過高通脹的途徑把美國債務負擔控制在被認可的水平可能是必然選擇

  目前除美聯儲外,英國央行、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以及瑞士央行均已采取或表示將采取各種非傳統措施來刺激經濟,甚至對定量寬鬆政策持謹慎態度的歐洲央行也將其提上議事日程,宣布購進600億歐元的有擔保債券,這標志著主要發達經濟體進入了定量寬鬆時代。

  近期美元、英鎊、歐元等貨幣資金拆借利率出現劇烈下滑。而與之相對應的卻是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回暖:國際油價一路飈升,推動紐約原油期貨5月份暴漲29.7%,創下1999年3月以來單月漲幅新紀錄。CRB指數近三個月的累計漲幅已經接近15%,創下34年來最大單月漲幅。在流動性的衝擊下,國際大宗商品的供求屬性正讓位於金融屬性。

  從美元走勢與全球經濟復蘇的關系看,美元是逆周期貨幣(而歐元則為順周期貨幣),即經濟低迷時,美元走強,而經濟一旦復蘇,美元又重拾弱勢。5月以來,美元3月期LIBOR跌破1%之後,該利率就幾乎以“自由落體”的方式直綫下行。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在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下滑幅度已超過10%。近期美元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表現說明,美元的“避險屬性”已大大弱化。

  事實上,美國長期深陷財政赤字的借貸經濟模式,讓世界經濟前景蒙上更大的陰影。美國政府對貨幣政策的調整始終以“美國利益至上”為出發點,隨著全球經濟築底企穩,美國還將采取新一輪的債務削減計劃。通脹及貨幣貶值是最好的秘密武器。根據最新預計,2009財年美國總預算近4萬億美元,赤字1.841萬億美元,占GDP的12.9%。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政府淨債務將由2008年的41%增至2010年的65%,美國有可能陷入“低增長—高負債”的格局。

  因此,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通過高通脹的途徑把美國債務負擔控制在被認可的水平可能是必然選擇。歷史經驗表明,在高財政赤字的情況下,提高通貨膨脹水平并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且,一旦形成高通脹預期,將會導致國債利率上升。4月份美國7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的國債利率紛紛大幅上升,漲幅均超過25%以上。不過,長期國債收益率攀升,將導致發行成本上升,也增加了未來償還債務的壓力,而這個結果又會導致投資者對於美國長期國債的信心循環降低,拋棄長債的就更多。在出現投資者對長期國債信心降低、拋棄長債的情況下,美國新發國債就要靠美聯儲購買,這樣就造成“債務貨幣化”,使得美聯儲向市場提供更多流動性,造成流動性進一步泛濫,進而導致惡性通貨膨脹。
         中國將面臨輸入型通脹和內生性流動性的風險

  對中國而言,當前面臨的價格形勢十分複雜,6月份我國CPI、PPI繼續處於負值區間,并且可能持續數月。不過中國之前出現的物價下行具有明顯的輸入型通縮特征。首先,物價跌破0與翹尾因素有關,據測算,2009年全年的平均翹尾為-1.2%,這直接拉下全年CPI指數;其次,PPI跌幅明顯大於CPI,從上游的傳導直接導致下游物價下行。正是因為通縮具有明顯的輸入型特征,使得物價走勢極易逆轉。一旦輸入型通縮因素轉變為通脹因素,物價走勢發生逆轉也將隨之而來,未來6個月通脹的風險不容小視(在上一份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近防通縮遠防通脹”的政策基調可謂相當明確)。根據筆者分析兩類重要影響因素不容忽視。

  一是中國將面臨輸入型通脹的風險。從中國自身講,中國是全球價格的被動接受者。作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資源性大宗商品進口國,目前我國是全球鐵礦石、銅、天然橡膠和大豆的最大進口國,是原油的第二大進口國,但中國在價格主導上也處於被動地位。如2008年,中國石油需求增量占全球41%,但在影響石油定價的權重上卻不到0.l%。中國成為全球的加工、生產中心,但主導了生產,卻主導不了貿易和資源定價,形成了中國補貼全球生產成本,補貼美國消費者福利,補貼全球化紅利的失衡格局。

  二是中國內生性流動性的風險。1-4月份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5.17萬億元,已超過今年全年新增貸款目標下限5萬億元。4月份M1同比增幅達到了17.48%,M2同比增幅也達25.95%,連續第二個月創下1999年有公開數據以來的新高。特別是貨幣乘數正在修複,已經超過去年四季度的3.68上升到今年1季度的4.27,這意味著同樣多的基礎貨幣可以撬動更多的廣義貨幣,在新增貸款與外匯占款同比仍然高速增長的前提下,M2增速2009年將達20%左右,遠高於預設定的全年M2增速17%左右的目標。同時全球流動性的持續流入,也將導致我國貨幣供給內生性增加,直接改變貨幣政策發生作用的機制和作用環境,從而削弱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 


【 第1頁 第2頁 】 

首 頁 | 廣告查詢 | 訂閱方法 | 中國評論新聞網 | 學術出版社 | 關於我們 | 聯繫我們 | 免責條款 | 版 權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