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專訪:李慶平做上海台灣人 台灣太安逸

http://www.CRNTT.com   2016-01-07 00:18:17  


恩愛夫妻在上海生活 李慶平提供
 
  嘆台灣青年太安逸
    
  當大陸全心全意搞建設時,台灣正陷於政治纏鬥中,以致於有旅美藍營老僑感嘆:台灣正在搞“文革”。還有學者分析,台灣年輕世代滿足於“小確幸”,是因為台灣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戰爭和貧困,更容易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等物質後的價值觀。對此李慶平有同感。他說,66年來台灣發展至今,一個字可形容現在的情況--“逸”--太安逸了,不知戰爭的滋味,也不知貧窮的滋味。第一、二代企業家奮鬥,第三、四代創新動力減弱。他有個朋友1980年代花800萬台幣在台北買一棟房子,現在價值1億台幣,還有好幾棟各值100萬美元的房子,後代不用工作,坐享其成即可。

  李慶平說,現在台灣留學美國的學生只剩兩萬出頭,1992年他離開華府時還有3.2萬人,而現在留美中國大陸學生已超過30萬。1986年全世界城市比較,高中數學台北第一,而現在是上海第一。連海外僑民都可反映出台灣人的奮鬥拼搏精神減弱--1987年美國中學生“西屋獎”50名獲獎者有20名是台灣僑民的孩子,而現在“英特爾獎”反過來是大陸僑民的孩子最多。

  更令支持兩岸融合的人擔憂的是,台灣經濟沈淪的同時,台灣年輕世代對於中國的認同感漸行漸遠,越來越不願意與大陸實現經濟整合,搭上大陸經濟騰飛的快車。李慶平認為,1990年代之初,台灣老百姓對大陸曾經很有熱情,千島湖事件是個轉折點,儘管不排除當時有人有意抓住機會,製造兩岸敵對情緒。90年代中的台海危機,令台灣民眾覺得大陸會對台動武。李登輝搞“兩國論”,其執政後期已經開始“去中國化”的進程。等到民進黨執政,“去中國化”更明顯。

  李慶平認為,馬英九執政前四年沒有及時“撥亂反正”不應怪他,因為陳水扁在卸任前,將教課書審定委員會的委員大部份提前換成綠色,四年內依據法律無法更換。但2012年後馬英九沒有對教綱進行大膽調整,而只是進行微調,如“日治”改“日據”之類。他說,台灣190萬年輕一代正是在這一時期受教育,或許他們大多能支持“中華民國”,但不支持與大陸太接近,在民進黨“去中國化”政策下,台灣易走向新加坡化。
 
   國民黨台灣本土化
 
  李慶平指出,如果台灣一直是由蔣經國傳承下來的國民黨執政,今天的情況可能不一樣,但實際上後來因為李登輝、陳水扁執政,兩岸關係斷斷續續。但他堅信,長遠來講還是應往和平發展的方向走。他分析,國民黨是想和平發展,與大陸會有交會點,那就是“一個中國”,雖然國民黨強調“各自表述”。民進黨不想跟大陸作對,而是想跟大陸和平共存,但不會有交會點,而是平行下去。台灣想維持現狀的人占多數,但傾向獨立的人多於傾向統一的人,這是台灣的危機所在,也是台灣的現實。民進黨為了選舉不敢公開講“台獨”,只講台灣自主性;國民黨不敢公開講統一,而是講深化本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