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中國經濟的新常態與新挑戰 | |
http://www.CRNTT.com 2014-12-22 09:58:42 |
中國的經濟增長已失去動力。今年的增長率只有7.3%,遠低於2013年的7.7%,也是15年來最低的增長。中國經濟面臨強勁逆風,2015年的增長可能進一步放緩至7.1%,或甚至7.0%。 然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卻公開指出,這種“中高速”增長是“新常態”。在11月於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他表示經濟放緩的風險“沒那麼可怕”。以區域和全球水平來說,中國的所謂“低增長”其實還是非常高的。 事實上,中國今天是一個經濟總量超越10萬億美元的巨大經濟體,不應該再以以往的高速度繼續增長。中國區區7%增長一年所增添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等於印度尼西亞總GDP的三分之二或印度的的三分之一。而印尼與印度的最新增長率,只是5%和5.3%。 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自2010年便開始放慢。為什麼中國領導人到最近才表態,認可這較低增長為新常態? 習近平顯然已經接受,所有的高增長必定會宣告終結。30多年來,中國一直維持雙位數的高增長(1979年至2013年平均為9.8%,2001年至2012年是10.5%)。這段時期遠比其他先前也享有高增長的東亞經濟體如日本、韓國、台灣和新加坡的久。 習近平願意接受中高速增長為新常態,顯然認識到中國經濟漸趨成熟,很難持續同樣的高增長。更重要的是,中國的主要增長源頭,近年來被快速耗盡或嚴重削弱。 多年來,中國的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但其許多重工業的多餘產能,加上房地產市場的降溫措施,最近大大地抑制了國內投資。國內消費(中國很低,約占GDP的40%)的增長太慢,不能彌補國內投資下降的缺口。 與此同時,工資和成本的上升及人民幣的增值,削弱了中國的出口競爭力。外部需求也因此大幅下跌。總地來說,中國在“需求方面”的主要增長引擎,已在不同程度上被減弱了。 從“供應方面”來看,中國以往的增長,同剩餘勞動力從低生產力的農業,轉移到較高生產力的製造業有關,即經濟學家劉易斯(Arthur Lewis)所說的“無限制剩餘勞動力”的理論。但這樣的增長潛能已接近枯竭。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