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貨幣政策調控方向何處去

http://www.CRNTT.com   2014-07-15 08:43:54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訊/2008年“次貸危機”後,美國、英國和歐元區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大多採取量化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復甦,但整體看信貸條件的改善依然較為有限。在中國,通過抵押補充貸款(PSL)打造中期政策利率來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討論也在升溫。就中國而言,央行試圖影響信貸結構來改善流動性的做法可能也將是機遇與挑戰共存的,未來仍有賴於更多的金融市場制度性改革。

  短期適宜採取信貸擴張為主的數量型工具

  證券市場紅周刊發表浦發銀行曹陽文章認為,中國與歐美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並不存在總量上的信用條件收緊,更多是資金配置效率較低。從總量來看,一方面,2013年社會融資總量增速維持在20%以上,只是在同業監管之後,表外融資才出現較明顯回落;另一方面,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和國有企業等融資需求依然較為旺盛。從數據來看,今年5月金融機構的貸款餘額增速回落到了13.8%,一季度的加權貸款利率仍在7.2%高位。為配合政府的“穩增長”政策,年初以來,中國央行也採取了一系列寬鬆貨幣政策,如擴大SLF、SLO操作中的抵押品範圍、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維持銀行間利率走廊區間穩定。此外,中國央行還通過定向降准、再貸款和市場熱傳的抵押貸款補充貸款(PSL)來改善信貸條件。

  我們理解中國目前寬鬆貨幣框架兼有美國利率寬鬆、英國信貸寬鬆的特點,但從自身金融環境來看,再貸款等信用寬鬆政策更類似於英國的FLS計劃。相對而言,短期以信貸擴張為主的數量型工具依然會比價格工具作用更好。具體來說:

  第一,在中國,目前利率傳導機制不會較為順暢,短端和長端可能均是如此。央行SLO、SLF的設立與美聯儲當時TALF工具相似,主要防止銀行流動性風險,增加市場信心。我們認為無論是否存在抵押品,中國金融體系出現雷曼式流動性枯竭風險是很小的,因中國央行作為最後貸款人提供流動性、穩定市場的可信性較高。儘管央行可以維持回購利率穩定,但對短端、長端的市場利率的控制依然較弱。從短期市場利率來看,一方面,短期同業負債對接資產的久期依然較長,期限錯配使負債展期中融資存在剛性,這增加了短端利率波動,另一方面,面對互聯網金融衝擊、貨幣基金發展,投資者在貨幣市場的各投資品種間的轉換成本較低,使銀行短端融資利率存在剛性,如二季度後,雖然拆借利率回落明顯,但6個月同業存單利率一直維持在4.8%左右的水平,下行較為有限。從長端來看,央行可能難以繼續壓低10年期長債收益率。第一,就銀行而言,由於負債成本走高,4%的長債收益率吸引力有限,更多是作為配置和流動性管理的工具;第二,由於城投、信托等高收益率資產存在剛性兌付預期,投資者一直維持了較高風險偏好,從而造成長端的無風險收益率體系構建較為混亂。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