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美國製造真相:被低估的競爭力

http://www.CRNTT.com   2013-03-01 08:29:40  


  中評社北京3月1日訊/《中國企業家》日前登載文章《美國製造真相:被低估的競爭力》說,研究表明: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高於多數人的預期工人勞動力成本在製造業決策中的重要性越來越低,而加快市場反應速度,開發出更符合本地區喜好及文化特征的產品的權重則越來越高,因此區域化製造正在成為未來趨勢之一;高技能人才短缺而非勞動力價格才是美國製造業的瓶頸,教育是未來製造業競爭的關鍵,提升學生對製造業的興趣、放寬對海外人才的移民限制是重振美國製造的核心環節;美國和墨西哥區域合作的深化有可能成為中美製造業分工的一種替代方案;美國製造業的潛力和其它發達國家迥然不同,因此美國製造回流可能是發達國家產業轉移中的一個特例。文章詳論如下:

  全球金融危機留下的最深刻教訓之一是,實體經濟是經濟的根本,虛擬經濟無法長期脫離實體經濟自主運行。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強健的製造業是抵禦海嘯的堤壩,剛剛成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在危機中受到的衝擊最小,而發達國家中,製造業大國德國損失也相對較輕。

  2010年,中國占全球製造業比重達到19.8%,超過了美國的19.4%,由此,一個多世紀以來,美國製造業第一大國的寶座首次易主。痛定思痛,奧巴馬提出了重振美國製造業的目標,這是政治作秀還是有實實在在的舉措?另外,中國賴以成為製造業大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已在近年逐漸弱化,而3D打印機、工業機器人大規模使用這些新技術革命又將在多大程度上讓中國殘存的成本優勢蕩然無存?隨著跨國公司組織本地化生產、將工廠遷回美國成為現實,中國等新興市場承接發達國家製造業轉移的趨勢會不會就此逆轉,美國製造會給中國製造帶來多大壓力?

  全球著名咨詢公司博斯最近發布了關於美國製造業現狀的報告,確認了調整變革中的美國製造業仍然在相當程度上保持著競爭力,“美國製造”並未在人們的臆想中衰敗,依舊不可小覷。 

  關於美國製造業未來的爭論日益激烈。樂觀人士指出,隨著美元貶值,中美之間的工資差距逐漸縮小,美國製造業將逐漸得到恢復,競爭力也將隨之提高。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2011年表示:“儘管(美國)經濟復甦的總體情況讓人失望,但製造業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而悲觀者則認為,相對於中國等經濟體,美國已經永久喪失了許多製造業領域的競爭優勢。在歷經多年的離岸外包和冷遇後,製造業仍在不斷衰退,而且可能再也無法成為美國經濟的支柱。樂觀者和悲觀者都只說對了一半。美國製造業正處於關鍵時刻。目前,美國工廠的產量大約能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的75%。企業領導、教育機構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措施來推動製造業驅動的經濟發展,爭取使國內產量滿足95%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如果美國製造業仍然不被重視,那麼產量將減少一半,只能滿足不到40%的國內需求,美國的製造業將從此一蹶不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