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新型城鎮化:最大紅利下的冷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3-02-18 08:28:17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訊/國際上曾有學者預言,中國的城鎮化和美國的高科技將是21世紀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 經濟導報發表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所長劉德軍文章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了結構轉型的關鍵時點,不論是從發展空間還是政策基調看,城鎮化都是繼人口紅利、資源紅利、改革開放的體制紅利等之後的最大紅利,是未來經濟增長的一大重要驅動力量。

  目前,中國城鎮化率距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地區80%左右的城市化率有近30個百分點的差距,與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周邊國家60%以上的城市化率也相距近10個百分點。若按照戶籍人口計算,中國城鎮化率差距更大。差距大,說明提升的空間大,拉動內需的潛力也越大。

  文章認為,但新型城鎮化是一把雙刃劍,在帶動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會給城鎮化建設和管理帶來一些新的問題,這就需要在規劃編制、發展路徑、建設模式、運行機制等方面協調推進、配套聯動。以下幾個問題,不得不引起決策者的重視:

  城鎮化建設不能千篇一律。目前,一些地方由於缺乏科學的規劃引領,造成城市定位不準確,功能不合理,設施不配套,拆了建,建了拆,雖然GDP有所增加,但浪費了巨大的社會財富。有些地方把城市化簡單地理解為建幾座大樓,不重視城市功能質量,沒有體現人文理念,沒有城市特色,城市建設千篇一律,有些城市喪失了千百年的歷史積澱,同質化現象嚴重,文化底蘊盡失。有些城市從地上看是國際化的、現代化的大都市,有的甚至可以與歐美的都市相媲美,但“一場大雨就打回原形”。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借鑒國外的經驗,科學編制城市規劃,增強城市規劃的前瞻性、長遠性和可操作性。

  需要用大城市和城市群來推動城鎮化建設步伐。隨著經濟發展與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形成與擴張在城鎮化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已為世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踐所證明,也為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發達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所驗證。

  如英國的倫敦-伯明翰-利物浦 - 曼徹斯特城市群集中了英國4個主要大城市和10多個中小城市,是英國產業密集帶和經濟核心區;東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城市群集中了日本工業企業和就業人數的2/3,工業產值的3/4和國民收入的2/3。國內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區比較成熟的城市群,以及成渝、長株潭、武漢、鄭州等一批初具規模的城市群,已經成為中國創造財富的主體區域,成為中國城市化的主要空間依托。

  另外,應該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城鎮化建設,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城鎮化建設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投融資手段支持。錢從哪里來、投向哪里去,由誰建、怎麼建等,都是在城市化進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要充分發揮政府、市場及非政府部門的作用,鼓勵、支持和引導全社會力量參與城鎮經濟建設,根據項目特點的不同,借鑒浦東新區、濱海新區等發展經驗,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引入BOT、BT、TOT、ABS、土地證券化、信托計劃融資等融資模式,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和投資方式多樣化。

  最後,城鎮化應該讓農民“進得來、住得下、過得好”。在拉美一些國家,城市快速擴張了,城市貧民窟出來了。在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應該防止城市規模擴大了,棚戶區出現了;人口增多了,“蟻族”出現的現象。“千裡之堤毀於蟻穴”,如果不能有效處理這些問題,將會嚴重影響社會和諧。

  中國有較大數目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雖常住城鎮,但由於戶籍問題,還沒有完全享受與城鎮居民相同待遇。要想更好地發揮城鎮集聚功能,真正實現人口城鎮化,核心是穩步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在城鎮落戶問題、同城待遇問題,抓緊制定並有序實施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推動城鎮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農民工並逐步實現均等化,放寬中小城市落戶條件,把在城鎮已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工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讓他們進得來、住得下、過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