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
莫言紅了 莫言家的蘿蔔都紅了 | |
http://www.CRNTT.com 2012-10-19 14:25:17 |
高密的“腰杆” 高密詩人李丹平說,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國的文學高地,國家的聖地” 高密酒桌上有了一條新規矩。 莫言文學館館長毛維傑說,最近高密人在一起聚會。第一杯酒,肯定是“先為莫言老師獲獎幹一杯”。 這段日子,在他看來,早上高密人走在大街上,精神頭都不一樣,“帶勁”。 高密的出租車司機,也喜歡和記者談起莫言。一名出租車司機迅速地背出莫言家幾門幾號,得意地說“他和我同學的老婆是一個村的”。出租車上的電台不時有人詢問莫言舊居怎麼走。 在新華書店,莫言的小說專櫃空了。小書店貼出了預訂莫言書籍的牌子。一本從未聽說過的雜誌,因為最後一頁有莫言的照片被放在了書架的顯著位置。 高密大街上掛了很多祝賀莫言獲獎的橫幅,在“莫言迷”張守雲看來,這還遠遠不夠,“應該從青島機場一路掛過來”。 文化館的一條橫幅頗有意味,“莫言獲大獎,中國很高興”。 在高密,“中國”和“世界”這兩天不斷地被提及。在莫言獲獎的文化界座談會上,有人提出,要淡化濰坊高密,多說“中國高密”。 以前出省不好意思說是高密的,“以後大大方方的,腰杆挺直了,俺是高密的”。 高密一家旅行社的總經理楊連才說,以後描述高密的地理位置時,再也不用說是緊鄰青島,是青島的後花園了。 他開起玩笑,說不定以後青島宣傳語會成為,“緊靠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故鄉”。 高密變了。 高密詩人李丹平說,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了,“它是中國的文學高地,國家的聖地”。 莫言家的蘿蔔 一遊客從地里挖出一根蘿蔔,塞在衣服里。出了門,向村民展示,“莫言家的蘿蔔,莫言家的蘿蔔啊” “聖地”的中心是莫言家的老屋。 平安莊掛起了30多盞紅燈籠,進村的大橋刷了兩遍漆,橋上的字描成了金色。 莫言獲獎當晚,管委會的領導想清街,要把村里路上曬的玉米全部清掉。莫言的二哥管謨欣攔住了。 10月14日,莫言的舊居屋後竪了一個介紹莫言的大展板,第二天就拔掉了。“牌子上有幾個錯字”。周圍是新種的柏樹枝和杏梅樹。樹上漆了嶄新的白漆。 這是一個普通的農家院落。土胚屋,五間房,狹小,逼仄,堆滿了灰塵和雜物。 正屋里有一台收音機,是莫言結婚時買的。這是屋里最值錢的電器,“第二值錢的就是手電筒了”。 一撥撥的人進來,轉不開時會默契地排隊照相。不認識的人還彼此打招呼,“趕緊看,以後來就要收錢了”。 莫言的院子里種了一行胡蘿蔔,被踩得七倒八歪。有人在牆邊發現了山藥豆。兩三個人跑過去摘了起來。 媽媽跟女兒說,把山藥豆煮了吃,明年咱也拿諾貝爾獎。莫言的二哥管謨欣站在一邊,臉上看不出表情。 院子的牆缺了一角。有人拿出相機合影,“這是歷史”。 等管謨欣離開,一個遊客從地里挖出一根蘿蔔,塞在衣服里。出了門,拿著蘿蔔向村民展示,“莫言家的蘿蔔,莫言家的蘿蔔啊”。 這個院落在2010年就被管委會納入修復計劃。範琿畫好了圖紙,找好了水泥,莫言的父親管貽範擔心打擾村民,又不喜張揚,給莫言打了電話。這件事情就此擱置。 到如今,一切似乎都不可避免。 管委會提交了投資五十萬元對舊居進行整修的規劃。山東省旅遊局派了專家來研究旅遊線路。 高密市旅遊局局長王劍智說,“這一切已經不是莫言一個人的事情了”。 管謨欣對於修繕的事不願再表態,這幾天他總是顯得很疲憊,“聽政府的吧”。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