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大陸:民共對話的阻力動力與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12-07-18 00:24:28  


 
  為“中華民國”符號系統的“兩岸一中”內涵釋放更多空間,長遠地看,有利於民共兩黨在“一中框架”上找到聯結點,有助於改善民共關係。事實上,圍繞“中華民國”系統,民進黨人士也做過具有一定靈活性的表態,如陳水扁2000年的“四不一沒有”、2005年扁宋會的“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所揭櫫的國家定位”、謝長廷的“憲法一中”“憲法共識”等。對於民進黨人士做出的尊重“中華民國”體制的承諾,大陸地區最高領導人也曾有過重要回應。例如,2005年3月4日,針對陳水扁在扁宋會上的表態,胡錦濤表示:“希望台灣當局領導人切實履行2月24日重申的‘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和不通過‘憲改’進行‘台灣法理獨立’的承諾。”(18)而謝長廷等使用現行“憲法”對兩岸進行定位的嘗試(如曾公開表示高雄、廈門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市”),也得到大陸有識之士的高度肯定。這些都是值得關注和鼓勵的正面元素。

  (三)建立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的因應機制,為民共對話的開啟累積善意、創造條件。

  胡錦濤提出:“對於任何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建設性意見,我們都願意作出積極回應。”(19)筆者認為,即便來自民進黨的聲音,只要是“建設性意見”,我們也應該“積極回應”,不能“因黨廢言”“因人廢言”。

  所謂“積極回應”,至少應包括四層意思:

  其一,要求需“降低”。科學看待量變與質變的關係,不期待一步到位,不因對方未達到我們所設定的理想目標而潑冷水。就像黃嘉樹教授所言:“換個角度看,要求一個政黨在短時間內改變其本質談何容易?只要願意向接近統一的方向變,就是值得歡迎的。”(20)

  例如,對民進黨的所謂“台獨黨綱”,我們在保持足夠警惕的前提下,能否處置得更藝術些?既然已經意識到,民進黨不可能像我們期待的那樣明言廢棄黨綱,我們在做爭取民進黨的工作時,對其內部針對“台獨”黨綱的反思、對利用“中華民國憲法”搭建民共對話平台的嘗試,能否給予一定的肯定?其實我們已經在這樣做,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應當堅持和強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