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應當借力“減負前行”

http://www.CRNTT.com   2011-10-14 08:22:38  


對中國經濟來說目前面對的是一場風險但更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中評社北京10月14日訊/在歐洲債務危機懸而未決、美日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正逐步升溫,關於中國經濟再次步入衰退的論調又甚囂塵上。上海證券報發表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文章表示,其實,對中國經濟來說,目前面對的是一場風險,但更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把握好不僅可以為中國經濟創造更多活力,也可以為未來中國的改革和發展積累更好的制度和體制基礎。

  文章分析,首先,2008年後,中國經濟已經回到了經濟發展的增速軌道,但與之前不同,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於內需而非此前的出口。從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來看,投資和消費幾乎貢獻了全部經濟發展,淨出口貢獻幾乎為零,甚至為負。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不需要出口,而是表明中國的進口已開始逐步迎頭趕上,在此背後,正是內需產生的強勁動力。

  從外貿數據分析,中國經濟開始變得更加內需化,出口占GDP的比重在金融危機後大約下降了7-8個百分點,幾乎抹平了中國經濟在過去10年中淨出口對GDP的貢獻率。與此同時,中國也在世界貿易中占據了更具有“平衡性”的角色。從數據來看,中國已經是歐盟的第一大出口國、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國以及美國的第四大出口國,扣除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因素後,中國也已經是除北美自貿區之外美國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同時,中國還是美國債務的最大持有國、歐洲債務危機肆虐之時被寄予厚望的歐債購買者。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與過去20年中國經濟嚴重依賴歐盟、日本和美國的發展不同,目前中國與這三個經濟體的關係已變得越來越互相依賴,這不僅為中國經濟提供了一定的緩衝,也使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在危機四伏中的“穩定器”。中國經濟在過去6個季度中大約貢獻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分之一的增量,相對於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來說,這樣的貢獻已經是舉足輕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