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經濟東方不亮西方亮

http://www.CRNTT.com   2011-07-10 08:10:12  


 
  成本差異擴大促使產業投資向內地遷移

  文章認為,新一輪產業轉移(即由沿海地區轉向內陸省份)將不斷加快,這與30年前由日本、台灣及其他發達經濟體向中國沿海的轉移類似。這方面富士康是知名案例。2010年上半年深圳工人工資上漲近70%,富士康因而將其製造基地由廣東轉移到了河南和湖南(均為中部省份)。富士康在鄭州(河南省省城)建立了雇傭30萬人的製造基地。據稱此舉已吸引了30多家配套企業落戶該地區。

  除富士康外,後危機時代主要是相對低端的勞動密集型製造企業搬遷到了內陸省份。原因很簡單:a)廉價勞動力;b)巨大的內地市場;c)當地政策的支持。

  •勞動力成本是此輪產業轉移背後的首要因素。伴隨著經濟的V型反轉,勞動供給漸趨緊張,製造業工資快速上升。沿海地區製造商(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壓力不斷加重,利潤空間受到擠壓。2010年東部省份年平均工資超過4萬人民幣,高於中西部省份分別約57%和23%。製造企業因而考慮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內陸民工來源地省份遷移完全合乎情理(四川與河南是前兩大民工來源省份)。

  •巨大的內陸市場是又一大吸引力,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外需仍然疲軟的背景下。製造商選擇轉移到內陸省份可近距離接觸這一巨大而快速增長的市場。例如,西南省市(四川、重慶、雲南和貴州)人口近2億,過去5年GDP增速達13.2%,高於11.2%的全國平均水平,人均GDP增速平均達18%,同樣高於16%的全國平均水平。未來數年內陸省份將繼續釋放經濟潛能,保持增速領先的態勢。

  •政策支持涵蓋稅收、土地和金融措施等方面。就地方政府而言,他們熱衷於引進工業投資,而這同樣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國務院頒布了《關於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國發[2010]28號)。

  內陸地區消費快速增長

  文字表述,過去數年GDP與收入的快速增長推動了內陸省份的消費支出。金融危機後內陸地區消費增長持續快於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不僅受外部衝擊較小,還成為前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主要受益地區(這些項目多數位於內陸地區)。過去五年中西部地區零售增長持續快於東部省份約1%。

  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農村人口比重較大,因而趕超沿海地區的潛力巨大。近年來,農村家庭受到了政府的“家電下鄉”計劃的刺激。未來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內陸農村家庭耐用品消費趕超城市家庭的步伐必將加快。圖13展示了城鄉和東西部家庭之間電腦擁有量的巨大差距。其他大件商品的情況與之類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