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外國壓人民幣升值 匯率戰開打? | |
http://www.CRNTT.com 2009-10-15 10:13:02 |
人民幣國際化正逢時機 文章認為,用更長遠的眼光看,中國政府一定會放鬆匯率控制,讓人民幣加快升值。近日在新華社的報道中已經出現了這樣的文字:“人民幣穩健升值是大勢所趨”,“人民幣利率和匯率的形成機制將更加市場化”等。這雖然似乎是老調重彈,但最近再次做這樣的官方表態更值得注意。 人民幣升值或放鬆匯率管制最大的好處是能夠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在當前國際複雜戰略紛爭的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同時即面臨很大的壓力,也出現了很好的時機。要知道,人民幣國際化或曰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對中華民族來說都是有利於千秋萬代的。9月28日,國家財政部在香港地區發行60億人民幣債券,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事件。在我看來,再過5年左右,中國將會在紐約、倫敦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將發行人民幣債券。 按照現代金融市場的標準,國際化貨幣應該具有三大特征,即在國際貿易中大量使用的“結算貨幣”;很多國家央行的儲備貨幣籃子中的“儲備貨幣”;國際貨幣市場的可自由交易的貨幣,而所謂“可交易”一方面是為了貿易的方便,更重要的是為了投資的方便,變現的方便。 毫無疑問,人民幣成為“可發債貨幣”的前提之一,是必須成為國際貨幣。但是,這個國際貨幣是否是完全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呢?未必!這個觀點或許關係到中國在紐約、倫敦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時間表。也就是說,在人民幣還沒有“完全可自由兌換”時間表的時候,在它還不是“投資型貨幣”的時候,中國也可以在國際主要金融中心國家發行人民幣債券,在中國內地金融市場向全世界發行人民幣債券,成為“可發債貨幣”,或“准可發債貨幣”。 我們知道,外國人買人民幣債券的前提是他們手中必須有人民幣,而他們手中的人民幣既可以是在“完全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市場買來的,也可以是從國際貿易中獲取的——賣自己的貨得到的是人民幣,還可以是日常備用或日積月累儲備下來的。因此,沒有“完全可自由兌換”的人民幣市場,人民幣也一樣可以走向世界,只要人民幣成為國際級的結算貨幣,它就接近了國際貨幣或准國際貨幣的基本要求,因而可能成為“可發債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道路目前可將主攻的目標鎖定成為:在越來越多國際貿易中讓更多國家自願使用的結算貨幣,再逐漸成為一些國家央行自願儲備的儲備貨幣,自然成為可發債貨幣,最後水到渠成地成為在國際貨幣市場上 “完全可自由交易的貨幣”(投資型貨幣),與美元歐元三足鼎立,支撐全新的國際貨幣體系。顯然,成為“可發債貨幣”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中間環節,也是新的國際貨幣體系所期待的。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