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俄烏衝突與中美關係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2-09-28 00:12:19  


 
  三、從歐洲政治的角度看

  曾有學者將歐洲近年興起的民粹主義政治浪潮稱之為“對於不夠民主的當代自由主義的一種不夠自由的卻似乎要更為民主的回應”(Illiberal Democratic Response to Undemocratic Liberalism)〔21〕。正如學者Rosa Balfour所指出的那樣,其實,在俄烏衝突事起之前,在除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之外的歐洲區列國里,其實都廣泛存在著同情俄羅斯,甚至於挺俄羅斯的社會情緒。儘管這種情緒並未能占到主導(或者普遍性)的優勢位置,但其客觀上的確實存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不少時候不止是右翼人士會有這種親俄的想法,有時左翼人士也會有〔22〕。整體來說,這並非一種非常邊緣性的看法。

  從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說,則正如學者Scott Lavery等人在2021年初的論文里就已指出的那樣,歐洲當前面臨的是一種新的全球性範圍的失序現象和快速變遷現象,而歐洲致力於求索的則是一種相對而言的“自主性”地位(a degree of relative autonomy)〔23〕。學者Andrew Cottey在2021年的研究認為,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較長時段基本和平態勢很大概率仍將會繼續保持下去〔24〕。我們看到,儘管歐洲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堅定支持烏方,提供了各種援助,但歐洲也並未直接進場去和俄羅斯進行正面衝突對抗。

  2022年法國大選,面對勒龐的強力挑戰,馬克龍應付裕如,成功衛冕,法國政壇波瀾不驚,沒有出現大的黑天鵝事件(另外,最近在斯洛文尼亞的選舉也呈現出相似的態勢〔25〕)。這種結果,除了歸功於馬克龍的施政,很重要的一點恐怕還是俄烏事態的外部因素,因為不少選民似乎都認為勒龐和普京關係走得太近,儘管勒龐在這方面不斷為自己辯護,但似乎效力有限。這個情況,美國的政治保守派勢力必定看在眼里,因此,太攻擊拜登軟弱,而太讚揚普京厲害,讚揚普京盤算深遠、手段狠辣,就很可能並不是一種會特別得分的戰法。事實上,就連勒龐,在法國大選的最後衝刺階段,都努力試圖撇清自己和普京及莫斯科之間的關係(其實俄烏衝突爆發之後,很多歐洲右翼民粹領袖都有類似的做法〔26〕)。尤其是普京在對烏克蘭軍事行動的初期階段,顯示出不少力不從心之處,拜登雖未直接介入事態,但一直給烏方提供各種支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特別去猛烈攻擊拜登,而動輒贊譽普京,恐怕較難在美國國內民意支持上有所突破。因此,他們大概率會選擇別的戰法。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馬克龍和拜登的民調滿意度都是40%出頭〔27〕,因此,儘管法國和美國的選制與政治體制都有顯著不同,馬克龍能守得住,拜登就未必一定會守不住,不管現在看起來他和特朗普相較有多麼弱勢。

  與此同時,2022年法國大選也給我們另一個啟示。儘管勒龐對馬克龍的挑戰並沒成功,但她的確也創造出了頗為不俗的戰績,獲得了近42%的法國選民支持,甚至有西方主流媒體說,勒龐勢力已經在法國登堂入室,成為政治主流的一部分。而且,勒龐與普京有較密切的關係史,在如今全西方都激烈反俄的背景下,勒龐仍能拿到如此高票,本身就很說明問題。的確,這次法國大選並沒有成為類似脫歐和2016特朗普獲勝那樣的民粹主義黑天鵝事件,但同樣的邏輯,這次勒龐的表現似乎也或多或少說明,西方世界的民粹主義政治浪潮並未真正落幕,反而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方興未艾的態勢,也似乎昭示著,特朗普這類人在2024的總統大選中,仍有相當之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