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朱立倫與國民黨的轉型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9-19 00:09:16  


 
  國民黨強烈“反共”,確實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看看中國國民黨一百多年發展史,尤其是從蔣介石開始,就一直強烈“反共”,並最終將“反共”列入黨章與黨綱。在與中共互動、較量與博弈中,國民黨則經歷了“容共”、“剿共”、“聯共”、“反共”等復雜的歷史發展過程,其中“反共”後來成為國民黨一個長期的基本政策主張,並在很大程度上又與“親美”聯繫在一起。國共內戰後期,國民黨兵敗如山倒,蔣介石在政權危機之下確立了“聯美反共”的政治路線,也確立了此後國民黨長期的“親美反共”思想。

  楊奎鬆在《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3月版)一書中寫道:“1949年初,蔣介石將主要機關和重要物資全部移往台灣,準備解放軍渡江後在台灣組織政府,與美、日建立東亞反共同盟,訂立軍事協定。”(第812頁)同時1949年5月1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特使魏德邁致函蔣介石,詳細說明撤退現有力量,在台灣建立反共基地之各種必要的政策和措施。蔣介石在復函中表示:“台灣如欲樹立為復興反共之根據地,關於軍事經濟政治各項人才亦非借助於美國不為功。”可以說,此時中國國民黨已正式確立了“親美反共”路線,並將台灣作為美西方“反共”前沿陣地,至今未有大變。

  國民黨雖然一直延續“反共”路線,但在台灣政治民主化之後,國際環境與兩岸關係的變化,國民黨內的“反共”出現分化與變化,雖然“反共”仍是國民黨的基本主張,但在現實政治需要或共同“反獨”立場下,國民黨主席連戰於2005年的大陸“和平之旅”開啟了國共關係緩和與往來合作的新一頁。不過,不同的國民黨領導人對中共的立場與態度是不同的,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儘管如此,國民黨黨章與黨綱中一直有“反共”的基本立場。在當下全球範圍內,即使美西方不認同中國的社會政治制度,也有“反共”思想,但很少有一個國家或政黨公開強烈表達“反共”。朱立倫訪美,公然明確表示“持續對抗共產主義,與中共做價值與制度的競爭”,並強調美台有共同的價值,可建立聯盟。這是極端錯誤的認識,非常愚蠢的做法,是典型的“冷戰思維”。一個有政治智慧的政治人物,即使不認同大陸的共產主義,但考慮到國共關係與兩岸關係的重要性,是可以迴避這一敏感問題的。況且在民主政治原則下,每個人、每個政黨或每個國家或地區,有選擇信仰的自由,有選擇自己制度的自由,朱立倫哪有資格攻擊中國大陸的制度選擇、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人民信仰。

  朱立倫此一言論,不衹是國民黨長期“反共”教育的結果與“反共”潛意識的反映,不衹是簡單重申國民黨的“反共”傳統與立場,更重要的是為了討好美國,甚至配合美國對華競爭戰略,加入美國正在推動的反華“價值同盟”。由此可見,朱立倫已將“反共”變為某種程度的“反中”與“反華”,這是一種嚴重的政治異化。朱的論述有強烈的“聯美反中”意識,就是要營造“美國是台灣的保護者”、中國大陸是“台灣威脅”的社會氛圍。為此,朱立倫還將大陸統一台灣借助外界的說法稱為“入侵”台灣,這是一個嚴重的政治認識問題,違背了中國國民黨的基本政治立場,也違背了台灣現行憲制規定。國共之間長期的競爭與鬥爭是中國領導權的競爭,是一國(中國)內的權力之爭,朱竟然認同外國將中國統一台灣視為“入侵”台灣,等於認可西方反華勢力的“台灣是主權國家”的立場,也違背了國民黨對一個中國的法理認知。同時他還稱台灣“不應該是一個強權交火的孤島”,就是將大陸視為強權,將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統一努力與美國對台灣的干預等量齊觀,完全混淆了中國大陸與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完全不同的性質問題。他還表示,“雖然我們很難將烏克蘭和台灣進行比較,但毫無疑問的,台灣面臨著來自類似威脅”,也是公然間接表達大陸有“入侵”台灣的威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