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 |
中評論壇:紀念九二共識三十周年 | |
http://www.CRNTT.com 2022-09-02 00:16:30 |
王英津:兩岸踐行“九二共識”30年的歷史經驗 儘管“九二共識”是台灣學者蘇起在2000年提出來的概念,但“九二共識”的歷史與事實早在1992年香港會談時就已確立。“九二共識”是1992年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受權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界定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兩岸關係性質,是發展兩岸關係的基礎。2005年“胡連會”以來,“九二共識”成為兩岸官方文件中的高頻使用詞彙和兩岸研究界經常使用的基本概念。 回顧兩岸踐行“九二共識”30年的發展歷程,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取得豐碩成果。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協商談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共識。兩岸交流品質和規模不斷擴大,實現了直接三通,簽訂了ECFA,兩岸共同生活圈初步形成。兩岸在彼此尊重、相互協商的基礎上建立了一系列機制化交流平台,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重要成果。首先,兩岸之間建立了一系列官方和半官方機制,成為兩岸執政當局互動和溝通的重要管道。這些機制有利於兩岸雙方充分獲取對方資訊和利益關切,減少誤判,進而形成有效的兩岸共同治理平台,促進兩岸一體化進程。其次,在兩岸互動過程中,除了形成了以上官方和半官方的機制化平台外,還形成了一些效果明顯的民間互動機制。30年來,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推進兩岸關係發展方面積纍了豐富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 第一,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互動合作的政治基礎。2005年國共兩黨就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達成共識,此已成為兩黨交流合作的重要政治基礎。隨著2008年5月國民黨上台執政,兩黨共識日漸發展為兩岸共識,進而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政治基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政治關係的政治基礎,動搖或偏離了這一基礎,兩岸關係發展就會受到衝擊和挑戰,進而直接影響到台海地區和平與穩定。自2000年以來,“九二共識”成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代名詞,並見之於兩岸官方文件。實踐表明,兩岸互動所取得的積極成果,均是基於“九二共識”這一基礎。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事實表明,衹要遵循“九二共識”的基本精神,兩岸關係就能順利,台海和平就能保障,一旦偏離或背離“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就會出現波折、倒退甚至危機。2015年3月18日,馬英九與海外媒體茶敘時說,兩岸關係與“九二共識”“相合則旺,相離則傷,相反則蕩”,這是對30多年的兩岸關係發展經驗的精闢總結。“九二共識”不僅是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楚,而且是今後一段時期內處理兩岸關係不可替代的政治基礎。 第二,堅持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基本策略。為避免兩岸關係發展被“一個中國涵義”之爭所綁架,大陸方面把一個中國原則與一個中國涵義區分開來,並作為兩個層次的問題來處理,主張兩岸政治談判前,雙方先共同將一個中國原則確認下來,這是兩岸事務性商談的政治基礎,而一個中國涵義之爭則可以先擱置起來,留待以後再討論。擱置一個中國涵義之爭是針對當時具體的國內外環境和兩岸關係的實際以及特定歷史階段而提出的策略之舉,是針對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而採取的權宜之計。事實表明,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擱置一個中國涵義之爭,為兩岸事務性商談營造了政治空間,促進了兩岸關係的發展。“汪辜會談”及後來馬英九時期兩岸商談的成功舉辦均一致表明,衹要雙方能夠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什麼問題都可以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進行協商。2015年11月7日的“習馬會”也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成功範例。回顧歷史不難發現,“九二共識”是兩岸在解決復雜歷史與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智慧,雖然雙方一直對它的意涵存有爭議,但雙方通過求同存異,便使問題在一定範圍內得到妥善處理,並沒有因此而影響“九二共識”作為國共互動的政治基礎。可以說,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求同存異”已成為推動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的基本經驗。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