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汪毅夫:台灣版的“敬惜字紙” | |
http://www.CRNTT.com 2018-09-19 00:26:01 |
中評社香港9月19日電(作者 汪毅夫)古早“敬惜字紙”是全民的風尚,各地多建有“敬字亭”或“惜字亭”,專門用於焚化“有字的紙”即“字紙”。這是崇尚讀書、尊重文人、保護文化的表現。 今之台灣尚保存多座“敬字亭”(“惜字亭”),福建省檔案館和北京市台聯編著的《文脈流長-科舉制度在台》收錄了南投竹山惜字亭(圖一)、屏東佳冬惜字亭(圖二)等7座。 台灣“敬惜字紙”的風尚有其特殊情節。台灣建省前隸屬福建,建省後也未單獨舉辦省級科舉考試(鄉試,俗稱考舉人)。每逢鄉試,台灣諸生須渡海到福州參加福建鄉試。出於航海安全的考量,如清人徐宗幹《斯未信齋雜錄》所記,“設酒食遙祭諸生之漂沒者”(即渡海參加鄉試遭遇海難的台灣諸生)是必須舉辦的祭祀。另外,古早台灣還有“奎樓送字紙外海”的活動,即在魁星樓前祭祀水神,將各亭焚化的字紙灰送往“外海”,以祈“科名寶筏,破浪乘風” 。清代台灣進士施瓊芳有《奎樓送字紙外海祝文》透露了個中消息。 2018年9月16日記於北京 (作者汪毅夫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