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鄭永年:中國的第三個三十年 | |
http://www.CRNTT.com 2014-11-25 10:07:34 |
贏得未來的唯一選擇 第一是集權式改革。集權式改革扭轉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過度分權所造成的“無改革”和“不改革”現象。中國的改革先易後難,在進入“啃骨頭”的階段,需要通過集權,來克服已經變得非常強大的既得利益對改革所造成的阻力。 第二是大規模的反腐敗運動。大面積的腐敗是執政黨所面臨的最嚴峻挑戰,關乎執政黨的生存問題。儘管腐敗並不是新鮮事,但近年來的腐敗已經發展到了質變的程度,即黨內利益的寡頭化,一些經濟寡頭開始轉型成為政治寡頭,給執政黨的生存和發展構成了嚴重的挑戰。同時,如果腐敗不能得到整治,政權的合法性成為一大問題。如果沒有社會信任,執政黨同樣什麼事情也做不了。 第三是以法治為目標的制度建設。無論是集權還是反腐敗,本身並非是最終的目的。執政黨的目標,就是要在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基礎之上,進行制度建設。這是今後35年的目標,也是最為艱巨的任務。 中國的經濟已經進入了新階段,即高增長階段已經過去,進入了中速增長階段。要實現從中等收入社會到高收入社會的提升並不容易。二戰之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在經歷了最初的高增長階段後,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除了一些石油國家之外,成功逃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只有東亞的日本和“四小龍”(韓國、新加坡、台灣和香港)。這些東亞經濟體能夠逃避中等收入陷阱,不僅是內部的改革所致,也有外部國際環境的因素。東亞的經濟奇跡發生在冷戰階段,冷戰使得這些經濟體不費力氣地進入了整個西方市場,同時又趕上了後來的經濟全球化。中國現在所面臨的國內和國際環境很不一樣。在國內,已經出現了一些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現象,例如官員腐敗、社會分化、極端思想(不管左右)不斷出現、各種犯罪率高居不下、環境生態危機不斷等。在國際層面,西方對中國進行貿易保護主義,而周邊的外交環境也一直呈現出很不確定的狀態,一不當心,就會發生重大危機。 在這樣的環境下,制度建設成為中國贏得未來的唯一選擇。無論是集權還是反腐敗,把它們放在制度建設的背景下來理解才有意義。要用制度建設鞏固改革開放的成果,也要用制度建設發掘進一步改革的動力機制。制度建設是去年三中全會和近期結束的四中全會的主題。三中全會儘管涵蓋面很廣,但主題是經濟和社會改革。三中全會的關鍵詞是“市場化”,要通過市場化釋放制度紅利,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四中全會的關鍵詞是“法治”,不僅是狹義上的,即法律意義上的,而是廣義上的制度建設,包括社會、行政、政治等方面。三中全會決議包括336項改革,而四中全會決議包括180項改革。儘管兩者之間有些重複,但加起來是一個龐大的改革和制度建設計劃。如果能夠實現,中國會是一個全新的國家。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