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構建多層次約束機制治理霧霾 | |
http://www.CRNTT.com 2014-02-17 08:53:37 |
文章認為,只有將環境問題視為中國發展的危機,政府才能有治理的勇氣和決心。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提出將近二十年,但是大部分停留在文件層面。在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掣肘中國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政府還是以這種方式發展,中國最終將不再適合生存和居住。中國精英的移民傾向似乎在支持這一觀點,在中國賺錢之後移民海外。 欣慰之處在於,如今,防治空氣污染已經成為中國政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工程。去年中國政府“大氣十條”的出台,以及國家衛計委啟動空氣污染人群健康影響監測系統建設,這些嚴格的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勢必會帶來中國空氣質量的改善,產生顯著的公眾健康效益。 文章分析,但是,中國是否能短期內實現空氣治理的奇跡?從國際治理經驗來看,治理空氣污染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倫敦花了60年治理霧霾,現在仍任重道遠。治理霧霾等大氣污染,應該系統來看問題,系統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在最表面來就事論事。中國政府除了要把治理大氣污染上升至法律層面,還應構建多層次的約束機制,進而從制度層面上根治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 可以看到,在中國國情下,多層次的約束機制存在著現實短板。以環保約束為例,相比於以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為主的投資主體,環保部門的權力較弱,難以形成有效約束。一則有名的案例是,2012年9月,環境安全百日大檢查督察組對中石化下屬的三家企業進行檢查時發現,中石化的煉油企業成了環境違法行為及安全隱患的重災區。當地環保部門負責人在督察組反饋會上氣憤得拍起了桌子:“明目張膽啊!明明發現排污超標,沒人去檢查,沒人去督促。還老是要挾地方政府,說什麼為了國計民生。那老百姓也是國計民生啊。”事後,在上級環保部門介入以及輿論壓力下,中石化責成三家企業停產整頓。這則案例令環保部門在環境監管中的弱勢地位一覽無餘——除了拍桌子,環保部門難有更多的權力處理違規企業。這種情況尤其發生在地方環保部門與中央企業之間。 最新的消息顯示,中國政府可能賦予環保部在資源方面新的權力,環保部可能將取得對未來相關項目的否決權,並在處罰污染單位時取得更大權限。據報道,中國政府正考慮下月對各部委進行全面重組,可能撤銷國土資源部,將其部分職能並入環保部。長期以來,外界認為環保部過於弱勢,難對污染者實施應有處罰。下月全國人大會議料將通過《環境保護法修正案》,預計修正案將授權環保部對未及時糾正問題的污染企業進行無限懲處,並允許監管部門對屢教不改者處以停產或關閉的措施。修正案將取消罰款最高限額規定,這樣對屢教不改者可實施上不封頂的處罰。權力重組後,中國的環境保護有望走上常態化的軌道,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帶有很強的“運動式”的痕跡。 除了環保部門的擴權,其他約束機制同樣有必要。一是嚴肅規劃的限制,比如城鎮規劃需要有強制性,不能說改就改;二是引入公眾及社區評估,利用聽證會等制度,加強當地居民在項目投資中的話語權;三是產權制度,私有產權對於投資應有否決權。通過這些約束機制,對投資進行制衡,避免一些明顯損害公眾利益的投資。 文章指出,只有構建多層次的約束機制,才能平衡政府與企業投資和公眾利益之間的關係,才是解決環境保護難題的根本途徑。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