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俄式腐敗:一場場墮落的狂飆

http://www.CRNTT.com   2013-05-13 11:28:40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訊/前不久,俄羅斯國內進行了一次網絡調查——“誰能幫助俄羅斯打擊腐敗?”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人中,5%選擇“國際法庭”,3%選擇“總統”,3%選擇“司法機構”,還有1%選擇“總理”和“國家杜馬”。剩下的80%以上的民眾作何選擇呢?他們認為,在反腐問題上,誰都無能為力。

  俄羅斯民眾對於腐敗問題的無奈,可以說有著深刻的背景。從沙俄到蘇聯,再到現在的俄羅斯聯邦,這頭“北方巨熊”身上的腐敗,像虱子,又像毒瘤,總是揮之不去,治之不愈。而俄羅斯歷史的每個時期,腐敗不但有新的成因和表象,還總是與過去的傳統融為一體,尤其是,千百年來集權體制下的官僚主義,遭遇社會變革時期的管控缺失,儼然成就了一場場墮落的狂飆。

  “其實我們大家都在偷”

  俄羅斯的歷史似乎起源於一道非此即彼的選擇題。弗拉基米爾一世時期,文化貧弱的基輔羅斯(俄國的前身)面臨了第一次選擇——定何種宗教為國教。君主最終選擇了東正教及其所代表的拜占庭集權主義文化,摒棄了天主教及其代表的多元主義傳統。這次宗教的皈依,奠定了俄羅斯千年發展的政治文化基礎:君主的權力至高無上,宗教領袖唯君主馬首是瞻。而這種絕對權力必然導致的絕對腐敗,也成了現實問題的歷史根源。

  十七世紀晚期,沙皇彼得一世在歐化改革中革除了昔日臃腫龐雜、職責混亂的衙門系統,代之以職責分明、人員精幹、效率明顯提高的近代官僚體制。然而,改革並沒有抑制住腐敗。在現代化的外衣下,官僚體制再次成了腐敗的源泉——俄國幾乎所有的資源都為官員所把持,腐敗變得經常化、規模化。

  彼得一世時期的腐敗官員數不勝數,他們的貪污數量之巨也常常令人咋舌,戰功赫赫的緬希科夫將軍就是一個典型,據說,“只要路經的地方,他盜竊拐騙、徇私舞弊、巧取豪奪、敲骨吸髓,無所不為。”

  在烏克蘭,他把15000名農奴據為己有。在波蘭,他迫使一些領主以極低的價格出讓大片土地。他侵吞用於自己部隊給養的軍費,利用自己的影響換取高額的贈獻,還私自征用糧食。

  緬希科夫通過巧取豪奪得來的財產究竟有多少,誰也說不清。人們只知道,他的富麗堂皇的府邸在聖彼得堡首屈一指,府邸內部是個名副其實的宮廷,其排場之豪華,花費之巨大,無人可比。

  當時,還有人曾引證據說是“俄國領導人”的話寫道:“每徵收100盧布的稅款,只有30盧布進入國庫,其餘的錢被有關的官吏們拿去分掉了。”這里的“俄國領導人”可能就是彼得一世,雖然他也痛恨腐敗,但腐敗蔓延之廣,又令他在決心清理之時不得不有所顧忌。

  據史料記錄,彼得一世曾命令總監察官雅古任斯基起草一道詔令,要嚴厲懲處一切犯有盜竊國庫罪的人。他指示,誰盜竊國庫的錢如果夠買一根繩子,那麼就用這根繩子將誰絞死。總監察官反駁說,“其實我們大家都在偷,只不過有的人比別人偷得多一點,巧妙一點罷了。”彼得認為他說得有理,詔令不得不被撤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