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影響未來的五大議題

http://www.CRNTT.com   2012-12-31 11:45:27  


資料圖: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 俞可平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訊/“經濟發展與公平正義,經濟增長與生態平衡,社會穩定與政治民主,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中國模式與普遍價值—五大權衡,如何取舍?”最新一期《中國改革》月刊(2013年1月1日出版)登出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的評論文章“影響未來的五大議題”,詳文如下:
 
  中共十八大再次重申,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以來逐漸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這是當代中國最重大的政治共識。如何更快更好地將我國建設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強國,是近年來我國理論界討論的主題,其中以下五個重要議題與我國的社會進步和民族復興關係尤其緊密。
 
  ■ 經濟發展與公平正義
 
  鄧小平開辟的經濟改革道路,翻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也創造了世界經濟史的奇跡: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年均GDP增長率超過9%,綜合經濟實力躍居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國開始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指日可待。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中國也為自己的高速增長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其中最重要的代價有兩個。一是由收入差距拉大引發的社會不公平現象。以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為例,中國已經超過0.47,成為基尼系數偏高的國家之一。二是由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引發的生態惡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和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顯而易見,這兩個代價對中國的未來發展都是生死攸關的:沒有共同富裕和公平正義,就沒有社會主義,也沒有國家的長治久安;沒有生態平衡和良好環境,就沒有人民的美好生活,也沒有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如何處理經濟發展與公平正義的關係便自然引起了人們的反思,許多爭議開始產生:在改革開放30多年後,經濟發展是否還應該繼續成為國家的核心任務?發展到底是不是硬道理?效率與公平相比是不是處於優先的地位?如何縮小日益擴大的個人收入差距、東西部發展差距和城鄉差距?中國會不會掉入“中等收入國家陷阱”?一些極端的觀點也由此產生,少數人甚至開始懷疑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合法性。
 
  中共領導層沒有回避這些問題,十八大政治報告從兩個方面做出了回應。一是在理論上,正式確立了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地位。科學發展觀依然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以經濟社會發展為第一要務,但它要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二是在實踐上更加突出公平正義的價值目標。它強調必須堅持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強調要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和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調整收入分配格局,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
 
  不難發現,十八大為未來中國設定了一條理想的道路:既要保持經濟發展,又要維護公平正義。
 
  經濟發展和公平正義都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兩者都不可或缺。但在現實中,兩者經常會形成一種張力,決策者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節兩者之間的張力,使之保持合適的平衡。過去30多年中我們奉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政策,天平倒向了經濟發展。在接下去的改革中,我們應當把天平適當地倒向公平正義:“既要效率,更要公平”。市場經濟產生效率,但不會自發導致公平。實現公平正義,必須依靠國家的制度性調節。因此,在保持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未來改革的重心應逐漸從經濟領域轉向社會政治領域。沒有社會政治領域的突破性改革,公平正義就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