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十八大之後如何創造中國政治新大局

http://www.CRNTT.com   2012-11-20 09:28:11  


 
  要開創中國政治新局面,就要求各種政治力量回到鄧小平時代的權力大局觀。也就是要求領導人超越個人、家庭和小圈子的利益,而把社會、國家和執政黨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習近平在帶領新一代常委會見中外記者時強調新領導層在中華民族的復興過程中的責任。如果各方政治力量能夠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內容裡來權衡自己的權力,那麼這個權力大局的出現並不是難事。鄧小平時代就是這樣一個格局。

  在鄧小平時期,他使用手中的權力就是從大局出發的。在處理胡耀邦和趙紫陽的問題上,鄧小平有個大局觀。儘管很多人不認同鄧小平的做法,但很少有人會說,他這樣做是為了其自己和家庭的利益。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江澤民被任命為總書記,有人不服,鄧小平就給他們說,江澤民是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沒有鄧小平的支持,第三代就很難建立和整合起來。同樣,也會有人不認同鄧小平的做法,但很少有人認為鄧小平這樣做是為了其自己或者家庭的利益。

  最顯著的是1992年其“南巡”之後的做法。“南巡”表明鄧小平對當時一些領導人在改革問題上的保守做法極其不滿。鄧小平明確指出:“不改革,就下去”。當時的改革派領導人顯然非常認同鄧小平,他們在不同的戰線對改革進行“保駕護航”。但在中共十四大前後,鄧小平又再次展現了其大局觀。令人們驚訝的是,鄧小平全力支持的不是那些對他的改革路線進行“保駕護航”的領導人,而是現存職位上的主要領導人。

失去鄧小平的權力大局觀

  如果考慮到其自己的利益,鄧小平完全可以去支持這些“保駕護航”者。為了社會、國家和執政黨的整體利益,鄧小平做出了一系列有效的舉措。第一,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和改革方向。第二,在十四大上,鄧小平幫助建設了一個高能力的行政執行團隊,包括朱熔基。第三,為了保證現存領導集體的權力,廢除了他自己設立的中央顧問委員會。顧問委員會本來就是建立退休制度的一個過渡辦法。成立之後,它嚴重阻礙了現存領導人行使權力,造成了一線和二線之間的矛盾。這個委員會的被廢除,保障了老人不會干預現存領導人行使權力。第四,鄧小平退休之後直到他去世,再也沒有出來干預政治,完全放手讓新一代領導人去行使權力。沒有所有這一切,中國很難有1990年代的大改革。人們今天所看到的大部分制度,尤其是經濟制度,就是在那個時候通過改革而得以確立的。

  但在鄧小平之後,中國就很快失去了這種權力大局觀,政治權力很快滑向小局,就是個人、家庭和小圈子利益。這尤其反映在十六大和十七大的人事安排上。不管對這些人事安排進行怎樣的合理性論證,人們看不到鄧小平時代的大局,即為了社會、國家和執政黨的整體利益。從這些人事安排上,人們很容易看出一些特征。第一,已經退休的領導人實際上掌握著人事大權。儘管從理論上說,現存的中央委員會應當行使這份權力,但實際上這些退休領導人掌握著提名、選拔、接受或者否決的權力。很自然,他們傾向於選拔能夠增進自己利益的繼承人,而否決那些被認為是會損害自己利益的候選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