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教育改革不宜摸著石頭過河

http://www.CRNTT.com   2012-09-19 11:48:31  


 
  其次,要培育生命力、道德力和創造力,一種民主和自由的氛圍十分重要。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而“民主應用在教育上有三個最要點”,即“教育機會均等”“寬容和了解”和“在民主生活中學民主”。對最後一點他指出,“專制生活中可以培養奴才和奴隸,但不能培養人民做主人”。他還寫過一篇“敲碎兒童的地獄,創造兒童的樂園”,提出一種快樂教育的理念,指出“我們對於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態,都於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
 
  如今在計劃生育的國策之下,中國兒童其實面臨的是忽視和期望太切的雙重夾擊。一方面,每一個孩子在家裡都是“小王子”“小公主”,同時也承受著家庭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是教育的規模化和批量化,學校和老師不可能在每個孩子身上都傾注大量心思,慣常性的忽視在所難免。在校園氛圍較為民主、自由的社會,學生自己組織的興趣小組和社團可以用友愛來替代家長式管理,而中國目前的教育體制一方面限制了自生自發的學生團體的成長,另一方面又無法提供充分有效的家長式關愛。
 
  第三,教育的過程是幫助學生社會化的過程,而社會化意味著突破自我中心的狹隘意識,學會同情、關愛和追求公共利益。共和主義鼻祖西塞羅在《論共和國》中寫道:“共和國乃是人民的事業,但人民不是人們某種隨意聚合的集合體,而是許多人基於正義觀的一致和利益上的夥伴關係而形成的共同體。” 因此,共和國的公共教育就是要幫助學生形成共享的正義觀和對共同利益的理解與體悟,使他們成長為共和國的公民。
 
  但今日中國的最大問題,就是公共利益在權力和金錢雙重夾擊下的瓦解。這一方面體現為權貴階層的移民和自我隔絕,另一方面也表現為校園裡模仿官場形成的科層和等級秩序。正如許多病人如今不送醫生紅包就不敢躺上手術台一樣,許多家長也擔心送禮不夠孩子在學校就得不到妥善照看。
 
  上述問題大多是更大範圍的政治社會問題在校園中的投射,單靠教育體系自身的改革是無法加以解決的。因此,教育改革需要政治與社會改革的支持。但教育體制的某些改革還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並在長時段裡改變未來社會中堅的品行與思維方式。比如,使教師享有穩定的生活保障和職業前景無疑是題中應有之義。惟有當教師自身享有尊嚴、自由和獨立品格時,才能指望他們培養出真正品學兼優的公民。而只有當教師不必看領導眼色、不用依靠家長們的“小恩小惠”、只憑自己的才學和師德就能謀求職業發展的時候,一種良好的教育環境才能形成。

【相關閱讀】教育去行政化破局難(2012年9月17日 《新世紀》 王箐豐)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今年教師節前夕表示,將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增強學校辦學自主權,改變學校行政化管理模式並取消學校的行政級別。這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的教育去行政化改革方向一致。2010年2月,溫家寶在和網友在線交流時首次表態,高校最好不要設行政級別。輿論也掀起一波要求高校“去行政化”的熱潮。不少學者認為,目前學校行政化趨勢日益嚴重,學校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直接管理下嚴重缺乏辦學的自主性,各學校個性不足、共性有餘。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便尖銳地說,中國內地雖然有上千所大學,但無論北大人大,其實都是“教育部大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