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鮮為人知的北平和平解放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2-07-21 10:36:42  


鄧野:傅作義政治轉型過程中的雙重性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訊/解放戰爭中國民黨部隊的大量“投誠”“起義”,多被描述成國軍“深明大義”“棄暗投明”,以1949北平和平解放為例,歷來總講傅作義如何洞曉民族大義……然而,“投誠者”自覺或不自覺地游離於兩個政權之間,實際的情況恐怕並不那麼簡單。

  軍事和政治鬥爭的複雜環境,雙方數年的血戰,都讓身處時局者在抉擇時不可避免地充滿了矛盾和算計。騰訊歷史今載專題文章“鮮為人知的北平和平解放真相”以傅作義與中共的和談為例,嘗試展現“投誠者”橫跨兩邊時的複雜心態和艱難謀劃。
 
北平和談:毛澤東拒絕傅作義“平起平坐”的想法

  從傅作義打算與中共和談之日起,為了保證和談中及“投誠”後能與中共平起平坐,他一共打了三張牌:聯合政府、保留軍隊和利用輿論贏得民意。而中共則一方面利用傅作義的矛盾心理趁機打擊其軍事力量,另一方面則對傅許以承諾,促其無條件和談。最終,在兩者的較量中傅作義失算了。

  (一)1948年11月毛澤東和談方針:“穩定傅不走,以便解決傅、蔣兩系奪取平津”

  1948年11月初,傅作義去南京參加了一次軍事會議,會議中蔣介石要求其將華北的軍隊南撤,但傅認為他的部隊到南方後“不會有什麼結果”,而此時遼沈戰役結束,平津已無法保全,因此,傅作義開始考慮與中共和談。這一心理轉變是1949年1月22日傅作義對其嫡系部將董其武親口說的:

  “去年十一月初,遼沈戰役一結束,我去南京參加政府召開的軍事會議。那時淮海戰役也即將開始。蔣先生想抓緊我部力量以挽救殘局。他先讓何應欽,後是親自告我,要求將華北部隊南撤,並要我任東南軍政長官,所有的軍隊完全歸我指揮。我就當時的處境經過深思熟慮,認為,華北的部隊決不能南撤,審時度勢,咱們這部分到南方去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但對蔣的話也不能採取斷然拒絕的態度。……我回到北平後,雖然在公開場合一再說:要遵照蔣的命令,力挽華北局勢。但是內心卻認定南京政府已經喪盡軍心,喪盡民心,決不能靠這個政府來統一國家,復興民族。’”(董其武《綏遠九一九起義》,《平津戰役親歷記(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P423)

  正是在此背景下,11月17日傅極機密地向毛澤東發出要求和談電報,但電報發出後傅並未得到中共的回覆,而毛澤東卻將此電報告知了正準備入關作戰的林彪、羅榮桓等人,並在11月18日的電報中指示他們利用傅作義想和談的心態穩定住國民黨軍隊,為消滅或逼降中央軍爭取時間:“傅作義經過彭澤湘及符定一和我們接洽起義,據稱傅起義大致已定……我們擬利用此機會穩定傅作義不走,以便迅速解決中央軍。望你們……取捷徑以最快速度行進,突然包圍唐山、塘沽、天津三處敵人,不使逃跑,並爭取使中央軍不戰投降(此種可能很大)。”

  11月26日,毛澤東在作出軍事部署的同時,又就與傅作義的和談方針指示林彪等人說:“據符定一面談,在大勢上看,傅無出路,有與中共談和保存實力可能。……我們已用聶榮臻名義致信彭澤湘表示歡迎傅派代表來石家莊談判,同時由聶找一傅部俘虜軍官,數日內派往北平見傅談此問題。這些做法都是為了穩定傅不走,以便解決傅、蔣兩系奪取平津,不是真想與傅談和。因為不解決傅部,即使占領平津也是不穩固的。但在尚未解決蔣系以前,假如傅真願談判,我們應當和他談判,以便分化傅、蔣,首先解決蔣系,但不給傅以任何政治上的借口。”(參見《毛澤東年譜》(下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401~402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