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虎媽”的中式教育是偽命題 | |
http://www.CRNTT.com 2011-02-02 09:07:03 |
但成功也只是個人的成功 亞洲移民在美國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普遍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身在異國,必須要精通一門技術,才能在社會取得一席之地,即便是移民第二代,蔡美兒也具備這樣的移民者本能,這在她新書中有很好的體現。作為移民第一代走這樣的路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作為移民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如果還是有這樣的想法,只能說明是種群文化出了問題。蔡美兒這種育兒方式反映出的,恰恰是在華人社會裡,重視個人前途、漠視社會文化的傳統,在蔡家的成功模式裡,沒有任何的社會參與意識(蔡美兒甚至不允許女兒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只有個人發展,這與美國主流社會所倡導的年青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觀點完全背道而馳,這也就是華裔精英在美國社會只能是星星點燈,而難以成燎原大勢的根本原因。 一篇育兒文章,怎麼就撩撥了美國? 這牽扯到不同種族的教育均權問題 除了《華爾街日報》,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時代》周刊等幾乎所有的美國主流報章都對“虎媽”現象做了大篇幅的報道和評論;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等也不甘人後,要知道,這只是一個華裔媽媽發表的一篇育兒文章,為何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呢?《時代》周刊的封面文章一語中的:“中國虎媽”捅到了美國的“痛處”。近些年來,由於中國和印度技術移民的人口不斷增加,在美國的學校中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亞裔學生占據各種領獎台,成績優秀,獲得很多的獎學金。這使得美國的知名大學不得不限制亞裔學生的錄取比例,這樣可以符合不同種族教育均權的法律規定。在這樣的背景下,蔡美兒的育兒方式引起了其他種族人群的深深憂慮,不知道如何是好。甚至有人悲觀的認為,西方的教育模式無法和東方競爭。所以他們才會如此關注這樣一個本來很不起眼的文章…… 這不僅僅是教育問題 蔡美兒育兒事件的影響在不斷擴大,美國總統在1月25日發表了任內第二次國情咨文,演講中他四次提及中國,並且明顯有所指的說,“(中國人)對子女的教育開始得更早、用的時間也更長,並且更強調數學和科學……”新世紀的十年來,美國諸事不順,先是深不見底的反恐戰爭泥淖消耗了美國的國家實力;之後,肇始於華爾街的全球金融危機又沉重打擊了美國經濟,而同時期中國經濟及軍事各方面實力的迅速崛起,更令他們深切地體會到了此消彼長之間的危機感。在當下的美國國內,尤其是精英階層,一股懷疑和失敗的論調甚囂塵上。由此,不論參與爭論的美國人意識到與否,“中國虎媽”之所以紅遍美利堅,其精神層面的意義早已遠遠超越兒童教育領域。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