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後ECFA時代台灣農業的合作與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0-10-01 09:51:21  


台灣農業的穩定發展需要大陸市場的支撐
  中評社台北10月1日訊/“隨著ECFA的簽署,兩岸之間的貿易障礙勢必將有所降低,而在農產品方面亦會有更為頻繁之互動。”《中央網路報》今天登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林巍的特稿“後ECFA時代台灣農業的合作與發展”,認為相關研究已經“凸顯出兩岸在農業合作發展上具有很大的潛力與空間。”文章內容如下:
  
  今年六月底在重慶舉行的第五次江陳會談上,順利完成了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簽署,這不僅代表著兩岸的互信增加,同時也為兩岸經濟合作展開了歷史的新頁。 

  隨著ECFA的簽署,兩岸之間的貿易障礙勢必將有所降低,而在農產品方面亦會有更為頻繁之互動。根據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運用量化模型所模擬出的結果顯示,簽署ECFA將為台灣農業產值帶來0.97%之成長,農業就業人數亦將增加1萬2000人;中國大陸發佈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研究報告摘要說明”則指出,兩岸貿易自由化後,農產品的產出將增長1.37%,是中國 大陸22個產業部門中,成長幅度排名前五大之部門。借由上述之模擬結果,凸顯出兩岸在農業合作發展上具有很大的潛力與空間。 

  在農業發展歷程中,雖然中國大陸農業資源稟賦豐富,然而台灣擁有較先進的技術水準。如在農產品的管理(如清洗、包裝、儲存)、物流(運輸、批發、零售)及加工處理等方面之技術,可為農產品帶來較高的附加價值,進而提升農民的收入,這些豐富的經驗都是台灣經過多年努力所累積得來的。

  台灣的農產品運銷制度,自1982年9月1日起實施“農產品市場交易法”後,俾建立起運銷秩序,使生產者、販運商、批發商及消費者有所遵循。農產品的運銷主要是透過批發市場、農會及產銷班幾種方式進行,而台灣的批發市場在歷經多年的改革建設後,現已成為一套具有高效率之交易結算、信息傳遞迅速等功能之完整運銷制度。目前中國大陸積極推動台灣農產品於大陸集散並進行轉運中心之建設,但由於農產品具有易腐、季節性等特性,必須縮短滯留時間以保證其新鮮度,來滿足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的要求,相關之作業設備及運銷規劃,將可由台灣提供經驗給中國作為借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