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蹉跎越久,苦果越大。 |
中評社香港9月30日訊/“七年半時間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亟待推進的經濟轉型來說,是十分寶貴的。一年半時間,對於各種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愈益惡化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來說,是具有轉折意義的。倘若過去一年半香港經濟轉型取得實際進展,那麼,今天香港的政治經濟形勢就會明顯好轉。倘若過去七年半香港遵循全面正確的發展戰略,那麼,今天香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就會是一番新氣象。歷史的進退曲折往往就是取決於關鍵時刻的作為。香港今日的困難,是多年來蹉跎的苦果。”資深評論員周八駿博士今天在《大公報》發表文章“香港發展戰略必須明確”
七年半前,2003年3月28日,我在本報“大公論壇”發表《面積與“邊界”──香港經濟轉型發展的一大局限》。在那篇文章中,我批評了當時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負有重要領導責任的人士所提出來的一種觀點─“香港應該致力於發展以香港為中心、面向珠三角的‘3小時生活圈’”;同時,還批評了與之相關聯的另一種觀點--“香港應該建成珠三角乃至全中國的‘高尚住宅區’,大力發展供中國富裕人士及其家庭居住的優越的生活環境和條件。”
關於前一種觀點,那篇文章的批評是:“有經濟學家以所謂‘魔鬼3小時’為理據來證明這一構想。我不知道他(們)是否充分考慮了‘邊界’的限制,‘邊界’對於‘3小時’半徑的長度至為關鍵,因為這裡討論的不是地理距離(geographicaldistance)而是跟地理距離有密切關係卻不等同於地理距離的經濟距離(economicdist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