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產業創新之路 呼喚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0-04-28 10:37:28  


台灣業者應逐步轉換經營模式。
  中評社台北4月28日訊/“過去的代工經營模式,已經逐漸走向死胡同了。創新是台灣轉型唯一的方向,盼望台灣人能拋下既有的思維,勇於邁向創新之道,讓台灣由製造低價產品的代工王國,轉型為創造高附加價值的全球創新基地。”《中央網路報》今天登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曾志超的特稿“簡析台灣產業創新之路”,文章內容如下:

       壹、前言

  筆者日前在“台灣全球創新指數下滑之警訊”一文中,已經明白指出台灣產業發展的困境,若不儘早轉型為創新導向的產業,遲早會被大陸企業迎頭趕上。故繼續延續前文,嘗試提供台灣創新的方向,供政府參考。

    貳、台灣產業創新之路

  本文針對台灣產業發展的困境,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鼓勵代工產業合併,壟斷全球製造業供應鍊:台灣的代工產業製造能力相當驚人,在許多領域,幾乎壟斷整個產品的製造端。可惜的是,幾乎這類的產品,同時有數家台商互相廝殺,為了搶奪訂單,互相殺價,“毛三到四”(毛利率僅三到四%)成為常態。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台灣的筆記型電腦產業,台灣的筆記型電腦產業全球市佔率高達九成,卻同時有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等台灣廠商從事生產,具美商高盛證券統計,台灣的前五大NB代工廠去年出貨量高達一億三千多萬台,預估今年更將逼近一億七千萬台。最近連EMS大廠鴻海也加入戰局,導致各家的利潤嚴重壓縮,有時為了填補產能,還會不惜賠本搶單。是故,筆者建議政府應鼓勵代工廠商合併,減少台灣廠商的惡性競爭。即使短期內外國大廠可能會以抽單等方式要脅,但為了產業長期的健康發展,同業的合併勢在必行。和並非但可以減少無謂的惡性競爭,還能將資源投入創新性研發,透過創新性的技術壟斷全球製造業供應鍊。

  第二、加強技術創新:政府過去發展科技產業皆以產值為首要的目標,留下許多的後遺症。未來應擺脫此一不切實際的目標,改由發展技術為導向的產業目標。無論發展代工業或是品牌市場皆需要以技術為後盾,始能開創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以DRAM產業為例,台灣廠商一直依賴技術母廠授權過期世代的技術,還得繳交昂貴的權利金;就以2006~2008三年來看,台灣力晶、茂德、南科及華亞科所支付的技術合作費與權利金就高達734億元,比爾必達每年約2.9億美元的研發經費多出數倍。質言之,台灣廠商技術母廠的研發經費,根本是台灣廠商在支付(技術生根不只是廠商的事,A2版,經濟日報,2009-10-24)。與其盲目的支付外國廠商技術授權費與權利金,還不如自行研發新技術,始能逐漸擺脫外國大廠的制肘。

  第三、強化設計創新:除了關鍵技術外,產品設計能力亦是創新的要件之一。相同功能,不同的外觀設計或產品組合,即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君不見APPLE電腦即以設計優異見長,使得其產品暢銷全球。即使價格遠高於競爭對手,消費者也樂於買單。可惜台灣廠商長期忽略設計的重要性,缺乏專業的設計人才,設計能力遠遜於日韓大廠,產品自然僅能進行價格競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