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傅佩榮還原真孔子

http://www.CRNTT.com   2010-02-01 13:32:21  


孔子誕生地尼山
  中評社北京2月1日訊/“在分析中國人的性格時,會發現“群體”的作用遠大於“個體”。這也許是個客觀事實,但是如果回溯於儒家的起源,向孔子請教的話,就會察覺原來孔子的觀念是兼顧群體與個體,並且在兩者之間保持一種動態平衡的。孔子的觀念對於現代人生仍然深具啟發性,其故在此。”此間《光明日報》日前登載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關於孔子的講演,內容如下: 

  儒家與現代人生

  人們把孔子稱作“至聖先師”,緬懷孔子最具體的方法就是“溫故而知新”,認識孔子思想的現代意義,進而身體力行,努力實踐他的教導,盡到承先啟後的責任。這不僅是個人的身心安頓所需,也是社會穩定發展,文化賡續創新的契機所在。

  由孔子所奠基的儒家學說“究竟”有何主張?它對現代人還有指導作用嗎?首先,它在歷史上的際遇十分複雜,從西漢董仲舒倡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就受到統治者的青睞與利用,成了安定社會的主導思想。兩千多年的專制政體可以用“陽儒陰法”一詞來描述,表面打著儒家的招牌,裡面採取法家的手段,等到國家陷入困境,就把責任推給儒家。在這種情況下,儒家的詮釋,為了配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形成僵化而封閉的教條,也就不足為怪了。

  於是,一般人對儒家的刻板印象是:重視群體和諧而忽略個體差異,講究人情面子而忘了真誠坦蕩,最後淪為不講道理的三綱五常與不分黑白的醬缸文化。像這樣的儒家難免讓人望而生畏生厭。但是,這是儒家的真正內涵嗎?這是孔子立說的原始精神嗎?答案顯然並非如此。

  其次,現代人生在西方文化主導及全球文化交融交鋒的大趨勢下,變得既豐富又複雜。我們身處其中,容易覺得盲目而茫然。許多學者以“後現代主義”一詞為其卷標,意思是:沒有任何觀點可以免於受質疑及被否定,由此形成價值中立或“只問事實不問價值”的現象。這種接近虛無主義的態度,正是人類心靈的最大挑戰。針對這種處境,孔子思想能夠提出什麼解藥?如果經由深入研究,發現儒家學說可以救治人類的時代之疾,那將不但是我們中國人的幸運,也是全人類的幸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