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思想者論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公民實驗 小學生競選陣勢堪比美國大選

http://www.CRNTT.com   2010-01-26 09:09:24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李慶明又在學校裡組織了全校師生的悼念儀式,他從巴赫的樂曲《Air》中節選出一段52秒鐘的旋律,學生們雙手十指並攏,低頭在心中默默祈福。 

  如今,這種生命教育已經成了學校的常態。每天的早操結束後,學生記者團便會播報前一天世界上發生的災難新聞,然後全校學生在《Air》悲傷旋律的陪伴下,舉行一個一分鐘的靜默儀式。 

  有學生在校內論壇上這樣說道:“當自己和父母之間產生特別大的分歧時,我也曾衝動地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參加了‘靜默儀式’後,我開始明白生命、親情和友情的可貴,今後我將更加尊重自己的生命。” 

  這樣的留言,讓李慶明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我們要教育孩子們成為有靈魂、有情懷的公民。這些悼念儀式,就是教給孩子們這些層面的東西,我可不希望自己教出的學生,是只懂得知識技能、只懂得謀生之道的人。”他說。 

“幾十年的教育,又教育出多少真正懂得對自己對社會負責任的人?”

  無論是“競選月”、“鞠躬教育”,還是“生命教育”,即便是在深圳這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都是“一種很難讓常人理解的超前行為”。一名學校老師說,根據自己的了解,教育局領導桌面上關於李慶明的告狀信,已經有厚厚一叠了。 

  但李慶明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他甚至認為,這幾十年來的“德育教育”,已經被歷史事實證明,是“完全失敗的產物”。 

  “這些年來,我們的德育教育,總是喊一些假大空的口號,我們幾十年的教育,又教育出多少真正懂得對自己對社會負責任的人?”他托了托眼鏡,“對學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太多,只要他們能做一個好公民就行了——有活力,有自信,有智慧,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有情懷。” 

  這個50歲的校長,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知識分子型”的校長。在一篇題為《尋找知識分子》的演講中,他這樣寫道:“這4年多來,我最關注的就是,如何為一所學校灌輸一種獨立、自由、高蹈的精神……4年了,我依稀感受到這種精神已經在我校氤氳化生、凝聚成氣。為此,我是有些暗自欣喜和欣慰的。我有時甚至得意地認為,即使我離開此地,誰也無法再輕易地拋棄這種自由精神、獨立品格和高蹈情懷。” 

  2007年,學者丁東曾應邀到學校來訪問,他旁聽了一節九年級學生的歷史課。課堂的主題,是4部關於恐怖主義的影片。 

  根據丁東的回憶,在課堂上,學生討論起這樣的主題———恐怖主義有什麼特點?它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人類應當怎樣對待恐怖主義?如何看待中國青年前幾年為“9.11”事件喝彩的現象? 

  這些初中生,在課堂上爭相發言,各抒己見,成人能提出多少種看法,他們也能提出多少種看法,甚至能提出許多連成人也想不到的見解。而教師的作用,則是引導學生的思考步步深入,“只尋求倫理的底線,不要求統一的結論”。 

  事後,他十分感慨地說:“這所學校的學生,無論學習成績、藝術修養、公民意識,都有良好的發育。中國能有100所這樣的學校,未來就大有希望了。(本報記者:劉芳 林天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