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改革不能只是黨內集權運動 | |
http://www.CRNTT.com 2009-10-26 11:04:01 |
國民黨中常委近乎集體請辭的空前風暴,表面上看似黨內發起“清廉改革”,但這種景象似曾相識,不但改革主體不明,改革訴求更是模糊,最後很可能歷史重演,淪為“假改革之名、行集結新主流之實”的黨內派系鬥爭。 類似聲東擊西、迂迴擁立新主流的黨內鬥爭,國民黨史上並不少見。李登輝黨主席任內,也曾“假本土改革之名、行集結擁李派之實”。在黨內奪權之初,“立院”也率先出現標榜“本土改革”的集思會,與李併肩作戰,共同反對黨內非主流。流派鬥爭初期,雙方凸顯理念區別,互相指控對方“反改革”,但愈到後期卻愈不入流,先是從統獨之爭變質為反外省集團之爭(逼走新黨),後來又從凍省之爭變質為反宋集團之爭(逼走親民黨)。儘管擁李派在黨內愈來愈集權,國民黨卻愈來愈弱。 集思會的“本土改革”所以虎頭蛇尾,主因有二:一是改革主體不明,自始即非自發自主的運動團體,帶有“總統”御用工具的濃厚氣味;二是改革訴求模糊,除了呼應民進黨的“國會”全面改選和“總統”直選之外,並無完整獨特的改革主張。 這次國民黨中常委請辭風暴,“立院”又率先出現標榜“清廉改革”的黨內改選派,儘管一再辯稱並未事先告知馬主席,但與馬併肩作戰、共同反對傳統地方派系態勢確已成形。問題是,改選派運動格局,並未超過二十年前集思會,再淪為“總統”御用工具的可能性甚高。 首先,改選派的改革主體依舊不明。匆促集結的過程,除了邱毅請辭較具自主意識之外,其他中常委多在初期不願表態,直到擁馬“立委”放砲、黨中央跟進定調才見風轉舵。改選派與其說是“清廉改革派”,不如說是“清醒跟風派”。 其次,改選派的改革主張依舊模糊。即使全面補選三十二席中常委,候選人扣除兩位撤銷資格,仍然只有原來登記的四十四人,投票黨代表也還是原來選出的一千五百二十九人,但賄選並不只發生在中常委選舉,中央委員和黨代表選舉恐怕更加嚴重。既然要反賄選,何以只補選中常委,卻不補選其他黨代表? 事實上,在跟風請辭同時,已有不少中常委立刻展開補選拜票,多數黨代表既已在上次選舉收禮,再次投票結果可能也大同小異。表面上看來,馬英九似乎不能改變多少當選名單,但從政治過程來說,擁馬派已經成功集結立威,未來黨內唯馬首是瞻的局面,已經透過祭旗和改選完全確立。 這場“假清廉改革之名、行集結擁馬派之實”的黨內集權運動,將會在戰勝第一回合之後繼續前進。但如同李登輝虎頭蛇尾的“本土改革”,馬英九便宜行事的“清廉改革”,恐怕也會不了了之。展望未來,不能及時跟風、俯首稱臣的傳統地方派系,將成為擁馬派整肅異己的非主流對手。 擁馬派能否在黨內愈來愈集權的同時,避免國民黨再次分崩離析,將考驗馬英九的政治智慧和改革決心。 |